清晨的景洪,阳光透过椰林洒在街巷,外卖骑手小李轻刷通用门禁卡,便顺畅驶入春江明月小区。“以前高峰期登记排队能堵到小区门口,现在秒进小区,单单就能省出5分钟!”他脸上洋溢的笑意,正是景洪市“骑手友好型社区”建设结出的甜蜜硕果。近年来,面对新就业群体“停车难、充电烦、歇脚累”的现实痛点,景洪市充分整合多方资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织密服务网络,不仅精准破解了骑手们的急难愁盼,更点燃了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探索出一条“服务”与“反哺”双向奔赴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组织聚力,红色引擎驱动精准服务。景洪市将新就业群体服务纳入城市基层党建重点课题,通过走街串巷式调研、座谈访谈等方式,全面摸清骑手在停车、充电、休息、用餐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与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领航,以社区党组织为“轴心”,联动工会、住建、交通、市场监管及辖区商户,打破条块分割的壁垒,凝聚起跨行业、跨部门的合力,为骑手提供“量身定制”的精准化服务。“党组织就像强力‘粘合剂’,把原本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精准对接骑手的每一个需求。”允景洪街道党建办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新就业群体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已合力解决充电桩加装雨棚、优化小区通行路线等12项关键难题;同时精心招募28家商户组成“友好联盟”,为骑手提供优先取餐、专属折扣和免费饮水休息等服务,让党建联建的“友好果实”实实在在惠及更多骑手。
直击痛点,暖心举措落地见效。围绕骑手最关心的停车、充电、休息等核心需求,景洪市科学规划,在商圈、社区周边施划170余个“骑手专用停车位”,让骑手停车不再“四处找位”;积极协调资源,新建16处集中充电点、170余个智能充电桩,解决“充电贵、充电险”的难题;在封闭小区创新推行“专用通道+通用门禁卡”模式,彻底缓解“进门难”的困扰。骑手老陈感慨道:“现在对我们的关怀真是越来越全面了,上次在驿站体检时查出高血压,工作人员还及时帮忙联系医生进行预诊,现在干活更有底气,也更有尊严了!”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等现有资源,景洪市精心打造一批“骑手驿站”,为骑手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的贴心服务;结合骑手需求,定期举办权益保障政策宣讲会,重点解读劳动保障、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等政策法规,为骑手撑起“权益保护伞”。此外,街道精心组织的“骑手‘家’宴”、节日慰问等活动,更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家”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双向奔赴,“流动哨兵”点亮治理新图景。“送餐路上看到消防通道被堵、井盖破损,随手拍张照发到社区群里,既能消除安全隐患,还能攒积分换生活用品,真是一举两得!”骑手小李笑着说。如今,在景洪市,像小李这样的骑手被积极鼓励担任“兼职网格员”“流动哨兵”,他们凭借“熟门熟路、移动迅速”的独特优势,成为社区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街道创新推行“骑手积分制”,骑手参与志愿巡逻、上报安全隐患、遵守交通规则等行为均可兑换相应积分,积分不仅能换取生活用品,还能兑换体检服务、技能培训名额,让骑手从服务的受益者,真正转变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滨江社区党总支书记对骑手们赞不绝口:“仅今年上半年,骑手们就累计上报安全隐患超120处,参与社区巡逻80多次,他们真是社区治理名副其实的‘生力军’和‘好战友’!”这种“骑手服务社区,社区反哺骑手”的良性循环,正深刻改变着景洪市的基层治理生态,让治理更高效、更有温度。
“党建引领的核心在于‘双向赋能’,我们解决其后顾之忧,他们贡献独特力量,这样的双向奔赴为城市建设增添了动人底色。”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党建“红色动能”的持续驱动下,景洪市的“骑士橙”们正以更高的效率和更饱满的热情穿梭于大街小巷。他们不仅是城市运转的“摆渡人”,更成为了社区安全隐患的排查员、城市文明的宣传员,以及这座热带雨林城市温暖与安全的共同守护者。(云南省景洪市委组织部 赵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