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俯下身子,做群众的“心上人”

浏览:103428 次 发布时间:2024-06-20 14:50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飞逝,驻足回望,已在班卖村度过五百多个日夜,初来时的青涩懵懂连同我的“书生气”早已在每一次的进村入户中逐渐褪去踪影。“小朱,昨天晚上下暴雨了,不知道新寨去年滑坡的地方怎么样了。”“走,去看看!”“小朱,电站过去好像有石头掉下来挡到路了。”“走,去看看!”“小朱,组上党员活动室的国旗好像被风吹烂了。”“走,去看看!”……我的驻村生活依然在每天的呼唤与回应中有条不紊进行着。

倾听民生,做群众的“知心人”。“你好久没来看我啦”。这是一位88岁的监测户大伯每次见到我时都会说的一句话。大伯是位老党员,虽已到耄耋之年,但平日里依旧是神采奕奕、能言善道。初见时我不大能听懂他在说什么,随着走访次数的增多,大伯和我也变得越来越熟络,家里养的小猪崽也越长越大。大多数时候我都静静地坐着听他讲,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国家政策好、党的领导好、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展开,有时也会笑着“抱怨”说我很久没去看他,然后一起放声大笑。通过不断地走访入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群众对驻村工作队的新面孔也不再感到陌生,每每看到我们到组上时都会热情地说上一句:“今天又来开展什么工作啦,进来家里坐坐嘛”,也会主动向我们反映最近家里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再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汇聚民智,做群众的“贴心人”。在近几个月以来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分组深入13个小组召开群众大会,充分听取群众建议,由群众共商共定治理方式,形成组内“逢十必扫”、主干道“逢十五必扫”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案。每每到“清洁日”,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便放下手头工作,积极参与到清洁行动中去。村中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扛上自家的铲子,推着自家的小推车,拿上自家的扫帚,共同清理沟渠、路面以及路边的白色垃圾。其中,有跟着爸爸妈妈“出工”的七八岁小朋友,有充满干劲的年轻血液,也不乏知命、花甲之年的长辈们,大家一同沐浴在阳光下,将绵亘蜿蜒的班卖路变得愈发“生机焕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班卖,正在以坚实有力的步伐向着和美乡村不断迈进。

化解民忧,做群众的“暖心人”。“雨季要到了,今年的公路不能再塌了,不然又要影响老百姓出行了,不安全”。这是前阵子听到的支书的“碎碎念”。班卖公路去年由于暴雨将路上方的泥土冲到大路上堵塞了好几次,车辆无法正常通行,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第二天一早,支书就带着几位护林员到乡上拉了几根涵管,到每一个容易堵塞的路段清理涵洞里面的积土,再安上新买的涵管,并对我说:“助理,你放心,雨季还没来之前我们已经清理好涵洞了,今年公路不会再堵了!”我笑着点了点头,打心底佩服支书每次的“未雨绸缪”。“小朱,昨晚上下雨我睡不好哇,有点担心中寨那几户。”这是驻村第一书记黄大哥的“碎碎念”。一到下雨天,我们基本上都往中寨跑,查看受灾农户的房屋情况、排水设施完善情况。在看到农户家房前的排水管道都已安装完毕,铺上水泥时,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诸如此类的“碎碎念”还有很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已成为大家日常工作中的巨大合力。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身在最基层,我能更深刻地领会到做好群众工作的意义。我看着班卖变得越来越好,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整洁,顿觉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有它的意义。至此停笔,继续深耕,答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云南耿马自治县贺派乡驻村工作队员  朱雨佳)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俯下身子,做群众的“心上人”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