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 (于琛 通讯员 孙杨)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要求,不断激发市场双创活力,在青岛市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青岛市政府决定举办第十届“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6月25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整体情况,青岛市民营经济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江长海,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郝曙光,青岛市民营经济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史凤隆,青岛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中来,海创汇科技创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文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第十届“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将于6月25日正式启动,于9月底结束赛程,本届大赛以“激发创新驱动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青岛市人民政府指导,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总工会主办。
大赛背景
青岛作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始终将创新放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上持续用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更好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作为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创服务平台和培育孵化生态,青岛市“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市长杯”大赛)以企业、创客为主体,凝聚创新创业要素,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聚势聚资聚才,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互动耦合、有效衔接,为我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更多增长极。
大赛回顾及成效
“市长杯”大赛自2015年办赛以来,始终秉持“以赛引才、以赛助创、以赛惠企”理念,汇聚双创要素资源,打造强劲发展引擎,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在全社会点燃创新创业热情,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将赛事“流量”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增量”。下面,分别从赛事回顾、成效总结两个维度向大家介绍“市长杯”大赛九年来的整体情况。
(一)赛事回顾
1、参赛项目量质齐升,参赛主体全面覆盖
“市长杯”大赛自办赛以来,积极融入青岛创业城市建设和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围绕项目、布局产业、聚焦创新,通过“搭平台、聚资源、重培育、优生态”等一系列举措,实现参赛项目数量、质量双提升,截至目前,“市长杯”大赛累计参赛项目数超4000个,参赛主体既涵盖广大民营和中小企业,驻青高校师生、社会创业者,也包括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社会群体,从企业到个人,从行业新秀到创业草根,大赛汇集了青岛乃至全国优秀的创新创业主体和创新创业项目,涵盖了众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为广大企业和创业者搭建起了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创业理念的广阔舞台。
2、赛事矩阵丰富多样,赛事规模持续扩容
“市长杯”大赛始终坚持用平台思维集聚双创资源、构建服务生态,不断扩大赛事“朋友圈”。从区域赛(企业组)单骑走天下,到区域赛、创客赛的双轮驱动,再到如今打造的区域赛、创客赛、专题赛及城市赛的赛事矩阵,多赛道办赛已成为“市长杯”大赛的“新常态”。同时,赛事主办单位不断扩容升级,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总工会等部门的加入,进一步提升赛事能级,丰富赛事生态,完善赛事服务体系,带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帮助更多市场主体和创业主体落地孵化、快速发展。
3、赛事紧扣产业发展,产创融合加速推进
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到“创新赋能、实干兴企、民营富市”,再到“优化营商环境 强化创新驱动 振兴实体经济”,大赛主旨紧跟城市发展定位和经济发展需求,2015-2023年,区域赛3665个参赛项目中,排前三位的产业分别为智能制造、新材料和人工智能产业。从总量上看,智能制造产业项目总数为450个,占全部参赛项目总数的12.2%。新材料产业参赛项目总数为290个,占全部参赛项目总数的7.9%。人工智能产业参赛项目总数为186个,占全部参赛项目总数的5%。同时,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海洋装备等我市七大优势产业链参赛项目比例逐年增高,占全部参赛项目总数的6%,这与近年来,青岛市优势产业稳步发展,新兴产业快速蝶变、全面起势的趋势相吻合,是新时代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生动实践。
(二)成效总结
1、服务资源精准集聚,赋能企业加速发展
“市长杯”大赛由政府搭平台,参赛者不仅能提升企业、项目、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整合资源,抢占市场份额,且更容易受到投资机构青睐,降低融资成本,多数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有明显提升。以2020年为例,在抽取了31家获奖企业调查显示,参赛后企业在投融资、知识产权、营业收入、市场份额等指标较参赛前均有明显提升。31家企业中,有10个项目累计获得2.47亿元的投资,较赛前增长了47.48%;企业知识产权数量从284件增加到345件,增加了61件,增长了17.68%;企业营业收入从3.78亿元增长到9.02亿元,增加了5.24亿元,增长了58.08%;22个项目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占被调查企业数量的70.97%。
2、厚植企业发展沃土,梯度培育成效显著
民营中小企业既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和质量。近两年,大赛精准聚焦专精特新,厚植“梯度”培育土壤,让专精特新企业“有序成长”,通过参赛成长为专精特新、新经济企业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2023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超200家,6家企业被评为青岛市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18家企业成长为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13家企业成为民营领军标杆企业。近三年,参赛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53.9%、隐形冠军企业占比7.0%、瞪羚企业占比7.8%。
3、开辟招商引资新路径,汇聚城市发展合伙人
招商引资是经济提质的“强引擎”,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近年来,“市长杯”大赛创新开辟了城市赛,通过聚焦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福州、西安等双创氛围活跃、资源丰富的城市群或重点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创新要素资源的整合和流动,以大赛为纽带和契机,推动城市之间、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合作,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企业落地青岛,扎根青岛,不断汇聚青岛未来城市发展的合伙人。截至目前,大赛已成功招引海聚复通(山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依蓝云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优质企业落地青岛。上海品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岱悟智能科技(上海)、四川无限智达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大赛已在青岛建立合作关系并有落地意向。
4、创新成就熠熠生辉,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近年来,大赛瞄准项目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科技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夯实了基础。如参赛项目“锂电池隔膜装备及产品”“电机驱动器”等一批获奖项目,已初步具备打破国际垄断封锁、实现国产替代的技术水平。青岛华芯晶元建设第三代半导体化合物晶片衬底,有效突破我国芯片制约性难题。多个院士、博士等领衔的重量级项目数量不断增加,极大提升了大赛项目技术层级。同时,青岛市参赛项目在工信部“创客中国”总决赛中屡创佳绩。2018年我市参赛项目实现了在“创客中国”总决赛上一、二、三等奖零的突破。2019年我市7个项目晋级“创客中国”大赛200强,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一名。2021年我市3个项目晋级“创客中国”大赛50强,项目数量与广东并列排名第一。2023年我市参赛项目在“创客中国”总决赛中取得了二等奖佳绩。这些参赛项目都具备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特征,在全国层面展示了青岛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良好底蕴和巨大潜力。
本届大赛整体安排及筹备情况
今年是“市长杯”大赛办赛的第十年,在回顾总结前九届大赛经验做法、赛事成效的基础上,第十届“市长杯”大赛将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系列部署要求,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大赛主攻方向,通过搭建双创展示、交流、提升服务平台,聚焦优质中小企业培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发掘及人才(项目)招引,为青岛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第十届“市长杯”大赛将同步举办区域赛(企业组)、创客赛、数字化专题赛、“乡村振兴”专题赛及城市赛。目前,大赛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完成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备案,制定赛事活动方案、开通赛事报名通道、制定完成赛事规则及评分标准等工作,并于今日正式下发通知。相关赛事信息请关注“青岛市企业服务平台”“创客中国”等平台。
(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责任编辑:李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