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青岛持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 推动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浏览:103962 次 发布时间:2024-07-03 15:33

本网青岛讯 (于琛 通讯员 孙杨)7月3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打头阵 当先锋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六场,介绍青岛奋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相关情况,青岛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俊,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青岛市分局副局长张朝晖,青岛海关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岳进波,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出口退税服务和管理局局长、一级调研员郭鸿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山东省高质量发展龙头,开放始终是青岛的鲜明标识和突出特质。青岛市商务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三个重要定位”,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大局,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持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动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进出口稳增提质

青岛市商务系统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2023年,青岛市完成进出口8760亿元、增长4.6%,增速高于全国4.4个、全省2.9个百分点。国家商务部致函山东省人民政府,对青岛外贸“促稳提质”予以表扬。今年1-5月,完成进出口3561.8亿元、增长1.9%,规模占全省比重27%,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

一是实施国际市场开拓行动。落实境外参展、进口贴息、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今年以来,组织1700余家企业参加57个境外展会和第135届广交会,对欧盟、东盟、美国出口分别增长17.4%、11.7%、18.7%。

二是推动产业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加快建设12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现国际贸易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今年1-5月,机电产品出口1034.6亿元、增长13.3%,占全市出口的50%以上。其中,船舶、家电、汽车出口分别增长43.4%、25.6%、17%,“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49.3%,占山东省比重达42%。培育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在全国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评估中,青岛连续两年综合排名第一档。

三是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完成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133项任务,2项成果获评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今年1-5月,完成服务贸易进出口667亿元,增长27.4%,占山东省比重达46%。

四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在中央驻青单位大力支持下,建立起“海关、税务、外汇、商务、港口+”联动机制,服务护航外贸企业发展。市税务局出台支持外经贸发展政策,青岛市出口规模占山东省的1/4,办理出口退税达到山东省的1/3。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联合金融机构落地汇率避险、齐鲁进口贷等业务,打造了“政府+银行+担保”模式。青岛海关创新监管举措,解决出口商品归类等问题,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目前,青岛市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2.5万家,贸易伙伴扩大到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聚焦产业抓项目,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省、市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部署,实施全球招商行动计划,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今年1-5月,青岛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1个,计划总投资2809.5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超过50%,建设类项目开工率21.3%。累计吸引1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406个项目,落地阿斯利康等标志性外资大项目。

一是统筹招商引资“一盘棋”措施。青岛市层面资源共享,推动重点招商项目向区市主导产业、功能区优势产业、专业园区“三集中”落地,强化产业布局、项目信息、招商政策、重大项目保障、项目调度评价“五统筹”。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更加注重实际投入和产出效益。出台“以商招商”及社会化招商政策,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0万元。

二是外资质量和结构进一步提升。开展制造业跨国公司招商引资行动,落实外资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等政策。在去年制造业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0亿美元的基础上,今年1-5月,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6.2亿美元,占比49.8%,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三是优化外商投资企业营商环境。坚持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召开日本、德国、欧洲、韩国等国别的圆桌会议5次,畅通表达渠道、协调解决问题、加强政策宣介。今年以来,推动新加坡益海嘉里、日本东洋等35家企业,增资到账4.3亿美元。四是高标准举办国际经贸交流活动。组建国际招商专班及团队,市领导带队走出去招商,先后在德国、意大利、韩国等举办5场经贸交流活动,促成40余个经贸合作项目。“港澳山东周”期间,我市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16.6亿美元。精心筹备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目前已有430名跨国公司嘉宾确认参会,包括境外企业全球总裁级21人、副总裁级34人。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制度创新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全力推进上合示范区现代贸易中心建设。建设上合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市坚持“一核引领,全域联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目前,已集聚贸易主体突破2000家,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入驻企业过万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额突破千亿元,“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作用进一步提升。2023年,上合示范区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全省23.7个百分点。二是推动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全市自贸创新工作机制,累计形成300余项创新成果,1项入选国务院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2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79项获国家、省部门推广。2023年,青岛自贸片区进出口额2160.8亿元、增长15.4%。三是深化功能区改革创新。发挥青岛市功能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开展新一轮功能区改革,推动功能区突出主导产业,实现特色发展。12家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贡献了全市73%的进出口额、67%的实际利用外资,彰显对外开放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作用。

畅通内外融合发展,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走深走实

抢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机遇,2023年,青岛市对外投资带动贸易出口超过21.1亿美元,占全省的17.4%。一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发挥家电电子、橡胶轮胎等优势行业带动作用,推动海尔集团投资建设泰国家电工厂,赛轮集团、森麒麟集团分别增资柬埔寨轮胎生产基地、摩洛哥轮胎工厂。二是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境外承包工程企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带动工程、建筑、电力能源等设备出口。今年新承揽“一带一路”共建项目7个,合同额16.1亿美元。三是推动境外合作区扩容增效。创新运营模式,引导企业集聚发展,今年以来,8家境外合作区新增企业39家,新增投资1亿美元,完成产值6.4亿美元。

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承南启北、贯通东西,具有“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拥有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是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和太平洋的重要门户枢纽。下一步,按照青岛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要求,青岛市商务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任务,聚焦聚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以实干实绩“打头阵、当先锋”,奋力实现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一是进一步巩固外贸基本盘,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强市。出台外贸稳增提质若干政策措施,稳定进出口企业信心。培育贸易新主体,引进一批国际贸易总部类、供应链类头部企业,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二手车出口规模。全年新增有实绩进出口企业1000家以上。拓展国际新市场,组织企业参加重点境外展会,在稳住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基础上,大力开拓东盟、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提升贸易新业态,加快生产性服务贸易、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易货贸易等业态。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二是进一步提升招商质量,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快制定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拓宽吸引外资渠道,鼓励优质企业通过境外上市等方式,利用国际资本,推动存量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高水平举办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深化与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持续擦亮“投资青岛”品牌。

三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提升上合示范区现代贸易中心引领带动作用,完善“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功能,布局公共海外仓,拓展贸易发展新空间。推进自贸试验区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创新成果。加快实施青岛自贸片区提升战略,大力推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塑强开放发展新优势。持续深化功能区改革,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支持功能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当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四是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着力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支持本土企业抱团出海,充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供应链、产业链国际合作。发挥国际化战略布局企业优势,吸引更多配套企业集聚我市,加大中间品贸易出口。推动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发展,深化基础设施、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合作,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全国基层党建网记者:

外汇局青岛市分局在促进跨境贸易融资便利化、助推青岛市高水平开放方面都有哪些工作举措?取得哪些成效?

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青岛市分局副局长张朝晖:

谢谢您的提问。国家外汇管理局一直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的政策举措。外汇局青岛市分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外汇总局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四个方面,优化外汇服务,提升贸易融资便利化水平,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创造良好的外汇环境。

一、聚焦改革创新,不断促进贸易融资便利化。一是持续推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上半年,新增65家优质企业参与试点,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近四成。截至6月末,全市共有192家企业参与试点,上半年开展便利化业务笔数、金额均同比增长1.1倍。二是升级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试点范围在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上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便利化额度由500万美元提升至1000万美元,试点企业可在规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上半年,6家企业从境外融资965万美元。三是用足用好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政策。截至6月末,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试点企业已扩容至16家、跨境收支规模累计达133.5亿美元。其中,高版本、更便利的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业务规模累计已达30.8亿美元。

二、聚焦外币兑换,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便利。作为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现金兜底”中的重要一环,我分局重点优化外币兑换服务。通过专班推进、逐家摸排、多轮走访,上半年,新增银行外币现钞兑换网点85个,全市总量已达968个,实现了五星级酒店外币兑换点全覆盖、四星级酒店店内或周边500米内外币兑换服务设施全覆盖;口岸特许机构新增可兑换外币20种,总量达到41种,已基本满足境外来青人员外币兑换需求,上半年外币现钞兑换金额同比增长50%。

三、聚焦惠企助企,持续优化外汇服务。一是送政策、送服务。连续三年组织外汇局和银行开展“优汇服务”系列活动,面对面开展政策宣讲、走访问需,向企业广泛普及汇率避险中性理念,设计“一企一策”汇率避险策略。已累计服务企业5000余家,开展政策宣讲数百次。今年的“优汇服务面对面”活动已于5月份正式启动。二是网上办、免跑腿。目前,外汇局绝大多数行政许可事项可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政务服务系统网上办理。今年上半年,我分局办理行政许可业务3984笔,其中网上办理比例达67%。三是银行办,更便利。自今年6月1日起,外汇局取消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行政许可,改由在银行直接办理,让企业“少跑腿”,实现企业名录登记、开户、外汇收支通过银行一站式办理。业务下放至今,已有600家企业在银行办理了名录登记或变更业务。

四、聚焦科技赋能,更好服务企业融资结算。充分发挥外汇总局搭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作用,不断开发新业务场景,联合山东港口集团推出的“港云仓”仓单融资应用场景3月份正式上线,已为12家企业办理仓单融资26笔、9552万美元。截至6月末,我分局已推动上线9个应用场景,企业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累计获得融资1.1万笔、166亿美元;办理相关便利化支付业务8.3万笔、付汇金额273亿美元。

下一步,外汇局青岛市分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干实绩开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新篇章,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为青岛市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外汇力量。

(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青岛持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 推动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