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 (通讯员 孙杨)7月28日,据记者从现场了解到,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鲁医健康说·时令与健康”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第十场在青岛市中心血站(市南区隆德路9号)行政办公楼5楼学术报告厅举办。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主任医师杨峰,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所副所长、副主任医师宋鑫,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代谢性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苟卫,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王琳,青岛市市北区同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科主管护师宋倩倩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向“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和主要危害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可以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如病毒、细菌、化学毒物、药物、酒精等。
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其中乙肝和丙肝最常见,容易导致慢性肝炎,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经母婴传播导致的常见儿童肝炎及危害
乙肝的母婴传播率约为40%-90%,围生期感染乙肝的婴儿约90%会发生慢性化,其中15%-25%的儿童最终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丙肝的母婴传播率比乙肝低,围生期的丙肝感染有25%-30%的自发清除率,但新生儿一旦确诊感染,超过80%会表现为慢性化,也属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高危人群。
社会共治,消除肝炎
消除肝炎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参与,社会共治。以乙肝为例,消除乙肝母婴传播作为国家级项目,预防儿童感染成效显著,是多部门合作的成果。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医疗卫生机构为高危人群提供检测、治疗、定期随访和咨询指导;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宣传和咨询,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
多机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教能够帮助大众了解肝炎相关知识,消除恐慌和歧视,做好自我防护,减少感染机会。
消除肝炎,是一场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关注和参与的 “攻坚战”,关键在于预防。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以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将预防措施融入日常,远离病毒性感染的困扰,守护家人肝脏健康,共赴美好未来!
病毒性肝炎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青岛市围绕病毒性肝炎防控都做了哪些工作?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主任医师杨峰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5种。近年来,青岛市围绕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强化疫苗接种,筑牢免疫屏障。青岛市将疫苗接种工作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筑牢免疫屏障。市财政投入9100万元,实现全市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智慧化全覆盖,大幅提升了服务质量;拓宽非免疫规划疫苗支付渠道,推出“一码通付”服务,让市民缴费更便捷;建立儿童疫苗接种评估机制,努力确保适龄儿童能安全、及时地接种疫苗;开展成人“预防接种健康处方”工作,推行诊疗、预防一体化服务模式;大力推行电子预防接种证,实现接种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可查。目前,青岛市1-7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7.61%。
二是聚焦乙肝防治,强化医防协同。在病毒性肝炎防控中,乙肝防控是重中之重。为加速消除乙肝危害,青岛市制定了《青岛市加速消除乙肝危害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着力构建“医防协同、防治融合”的一体化防治网络,进一步提高乙肝综合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遏制新发感染,提高感染者发现率、患者诊断率和治疗率,减少乙肝相关疾病引发的死亡,切实减轻乙肝疾病负担。
三是强化科普宣教,线上线下齐发力。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是做好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基石。青岛市建立完善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健康科普专家库和健康科普资源库,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目前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已超过2000人。在传播形式上,线上与主流媒体深度合作,打造了《健康大学堂》《疾控专家说》等广受欢迎的专题栏目,通过全媒体矩阵,让健康知识触手可及。线下通过组织“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活动、推行“两处方一提示”工作等,将健康科普知识精准送达社区和居民身边。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构建了覆盖广泛、形式多样的立体化健康科普传播网络。
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包括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的广泛参与,希望全社会都能行动起来,团结协作,有效遏制肝炎危害,共同建设健康中国。
据了解,病毒性肝炎中的甲肝、乙肝、戊肝已经有了针对性的疫苗,这些疫苗应该如何接种?在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青岛市市北区同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科主管护师宋倩倩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甲肝疫苗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满一岁半的儿童可以免费接种1剂次的甲肝减毒活疫苗;家长也可以选择自费的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剂次,分别在1岁半和2岁时各接种1剂;成人若有接种甲肝疫苗的意愿,可自愿、自费选择接种。乙肝疫苗也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需要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之后在1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剂和第3剂;成人可自愿、自费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戊肝疫苗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可自愿、自费选择接种;该疫苗适用于16岁及以上易感人群,尤其推荐用于重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育龄期妇女等;接种程序按照“0-1-6月”,共接种3剂次。这些疫苗保护效果并非终身,抗体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疫苗类型而异。
疫苗接种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接种前。务必向接种人员详细、如实告知您当前及既往的健康状况,成人接种疫苗时应注意是否有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急性疾病症状;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既往接种是否有严重过敏反应史(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全身性荨麻疹);是否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等。儿童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时,应注意有无肛周脓肿,有无高热惊厥史,同时需空腹30分钟后再口服疫苗。
二是接种时。受种人员需再次与接种人员核对接种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接种。同时要配合接种人员,保持接种部位放松。儿童接种时,家长应妥善固定好儿童。
三是接种后。接种后必须在接种现场留观至少30分钟,这一点很重要。接种当天应避免注射部位沾水,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注意休息与饮食;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常见一般反应包括:接种后24-48小时内可能出现局部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或全身反应,如轻度发热、乏力、头痛、恶心、食欲不振、烦躁哭闹等。这些常见一般反应通常是一过性的,一般1-3天可自行缓解。对于局部红肿硬结可采取早期冷敷(24小时内)或后期热敷(24小时后)等措施;出现低热时可多喝水、采取物理降温等等。另外,要与接种疫苗门诊保持联系,出现不适可及时沟通咨询。
据了解,丙肝目前尚未有针对性疫苗,作为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主要有哪些危害,通过什么途径传播,有哪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呢?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所副所长副主任医师宋鑫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起病较为隐匿,通常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多数人感染后不易察觉,若不尽早治疗,可以导致肝脏炎症、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丙肝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传播:一是血液传播。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共用注射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同时在接受拔牙、纹眉、纹身或美容手术时要做好消毒防护。二是性传播。需避免不洁性行为。三是母婴传播。如孕妇患有丙肝,可在孕期、分娩或产后母乳喂养等环节传播给婴儿。
在此呼吁大家,要重视丙肝等传染病的公共卫生危害,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如有不洁性行为,请与配偶主动、及时前往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丙肝抗体检测。就诊时如医疗机构建议进行丙肝抗体筛查,要积极予以配合。如丙肝抗体筛查有问题,可在各区市疾控机构或指定的丙肝定点治疗医院免费开展核酸检测。青岛市丙肝定点治疗医院包括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黄岛区人民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城阳区人民医院、即墨区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平度市人民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和莱西城关医院等,如经确诊,请遵医嘱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只要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丙肝也是可防、可治、可控的。
得了乙肝还能治愈吗?乙肝患者要达到治愈的目标,临床治疗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代谢性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苟卫
乙肝经过治疗有临床治愈的可能性。乙肝治疗一般采取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和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表面抗原的清除是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的非常重要的指标,我们争取要达到表面抗原阴转,让更多患者达到临床治愈。
在乙肝临床治疗上要达到治愈的目标,应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争取达到乙肝病毒定量阴性。首先,目前建议大于30岁乙肝病毒定量阳性的患者,要更积极地治疗乙肝。其次,在治疗过程当中,要争取达到乙肝病毒定量阴性,这是实现乙肝治愈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强调有条件的患者要测定高灵敏的乙肝病毒定量,避免并及时处理低水平病毒复制。
二是要注意按医嘱用药。对于乙肝患者来说,现有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已经能够达到比较好的疗效,但是要注意绝对不能自行停药。患者随着治疗的进行,会出现病毒定量和表面抗原下降的现象,就意味着可能具备了追求临床治愈的机会。对于表面抗原水平较低的患者,我们可以应用长效干扰素治疗,争取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
三是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分阶段、分层管理。对于表面抗原水平较高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分阶段的长效干扰素治疗,来力争实现临床治愈。也就是说,先通过长效干扰素的治疗,将表面抗原降下来,为实现临床治愈打好基础;然后可以间隔一段时间,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重新启动长效干扰素治疗,最终通过免疫功能的改善,从而达到乙肝表面抗原的清除。对于已经存在肝硬化的患者,医生会对肝硬化进行分层管理,早期发现肝病进展,进行早防早治,可以让相当一部分患者实现肝硬化的逆转,也可以让更多患者有机会进行长效干扰素治疗,争取达到表面抗原的清除。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已经达成临床治愈或者接近治愈的目标,随着未来新型乙肝治疗药物的出现,我们将有更好的手段助力乙肝患者达到临床治愈,让乙肝患者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针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医有哪些防治措施?
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王琳
中医在认识和防治各种疾病方面均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这与现代医学重视预防的理念高度契合。中医视角下的“肝”,包括肝脏这个器官本身以及功能,主要是调畅气机、藏血、开窍于目等。中医防治肝病的核心原则主要包括:疏肝、柔肝、养肝、清肝,具体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未病先防”——养生保健是根本
一是情志调摄。“百病生于气”。保持心情舒畅是养肝的第一要义。要学会管理压力,找到健康的情绪宣泄口(如倾诉、运动、音乐、兴趣爱好等)。应避免长期抑郁、焦虑和暴怒。可以练习静坐、冥想、太极拳等,有助于平心静气。
二是规律作息。“人卧则血归于肝”。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胆经当令的时间,是肝脏修复和解毒的黄金期。保证这段时间处于深度睡眠状态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
三是饮食有节。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油腻。肥甘厚味、油炸烧烤的食物易生湿热,会加重肝脏负担。要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饮酒,最好戒酒;多吃新鲜蔬菜;适当补充优质蛋白;避免霉变食物。
四是劳逸结合,适度运动。要避免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和脑力),过度劳累易耗伤气血。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太极拳)能促进气血流通,帮助疏泄肝气。
五是慎用药物。很多药物(包括部分西药和中药)需经肝脏代谢,滥用药物会增加肝脏负担。请大家务必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购买药物服用。
(二)“既病防变”——中医调治有特色
中医防治重在整体调理、改善体质、缓解症状、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针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必须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辨别是哪种证型(如肝郁、肝火、湿热、血虚、阴虚等),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切忌自行对号入座乱用药!
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可以采用一些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穴位按摩、情志疗法等;还可以通过食疗辅助进行治疗,比如:针对肝气郁结可用玫瑰花茶、陈皮茶、佛手瓜、薄荷(少量),肝火上炎可用菊花茶、决明子茶、苦瓜,肝胆湿热可用薏米红豆粥、冬瓜汤、绿豆汤,肝血不足可用枸杞(泡水、煮粥)、桑葚,通用养肝可用枸杞菊花茶(清肝明目)、山楂(消食化滞,脂肪肝适用,胃酸过多慎)等;另外,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中医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如:对于明确的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西医)是控制病情、预防肝硬化肝癌的关键,而中医则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在抗纤维化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要重视定期体检。肝脏是我们体内沉默的器官,它肩负重任,却往往在受损严重时才会发出明显的求救信号。因此,定期体检至关重要,不要等到有明显症状时才去检查。
(来源: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青岛市卫生健康委传防处)
编辑: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