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身穿红马甲,肩背文件包,进学校、下社区、入家庭,满怀热情地奔向普法教育第一线,他用100多万字的讲稿、400多场宣讲,乐此不疲的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即使在生命垂危时刻,仍惦记着给学生上法治课。他就是退休老法官、新区关工委法治教育工作团团长周辉善。

2025年10月22日,周辉善因胰腺癌晚期治疗无效去世,带着对关爱工作无限眷恋,离开了他一生不舍的法治教育岗位。
2008年,周辉善从原胶南市人民法院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为退休后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了,可他却遇到了一件改变他后半辈子的事:一次,他到原胶南市公安局看守所对犯罪未成年人帮教,发现这里关押着一个初中二年级学生王某强,因迷恋网络经常旷课,昼夜到网吧上网,后因无钱上网,结交社会上的抢劫团伙参与抢劫5次,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这令周辉善唏嘘不已。“太可惜了。花季少年郎铛入狱,这是少年无知不懂法的恶果啊!”从此以后,为青少年做普法教育的念头就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发誓: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现状,不教育好娃娃死不瞑目!
恰在这时,原胶南市关工委决定从政法部门挑选一部分老同志组成法制教育工作团,周辉善第一个报了名,并担任了副团长。自那时起,他便一头扎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中,一干就是17年,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送法进校园 法润少年儿童心
“树小扶直易,树大扳伸难,普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周辉善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了让法治春风吹进每个青少年的心田,周辉善与新区司法局、教体局等成员单位的同志一起,多方联动,给予青少年法治教育帮扶。作为关工委法治教育工作团团长,周辉善并不只是行使团长职责,“领导”大家工作,而是脚踏实地,俯下身、沉下心如期出现在各个学校的普法课堂,有针对性的培养青少年的法治信仰。

“我们法治教育工作团一共有12位退休老党员,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也已经62岁,全部由公检法退休人员组成,我们很乐意去做义务普法这件事。”为此,周辉善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志愿服务一线,十几年如一日,用法治的雨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新区育才小学、实验小学、文汇中学……很多学校都曾留下周辉善的足迹,他走上课堂,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文件,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通过“以案说法”,给学校师生做报告、讲事例,联合司法部门举办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提升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周辉善始终相信,家长、学校、社会力量多方联合施教是最佳教育路径。普法进课堂直接面向孩子,但其实很多法律常识的普及更应该进入家庭,为此,他常常翻阅、查询相关资料到深夜,专门编写了老少易懂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问答试题,由东楼社区居委会帮助打印并发放到孩子和家长们的手中,家校联动,以增强每个家庭的法治教育意识。
送法进社区 家社协同育人
“社区流动人员多,是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周辉善说。
为此,周辉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老法官、老警察进社区开展普法教育活动,鼓励他们创新讲述方式,丰富讲述内容,开展“大手牵小手”“老少同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社区举办法治故事会、创作诵读普法诗歌、开办法治大讲堂,切实提升法治教育的实效。

近两年来,为培养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的优势,周辉善和法治教育工作团成员先后多次到隐珠街道新华路社区、东楼第一社区等社区开展禁毒、防溺水安全教育暨普法宣传进社区活动。老法官、老警察以“学法、懂法、守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主题,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内容作法治报告,并结合大量案例向学生、家长讲解毒品的危害,引导他们构筑牢固的思想与行为防线,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还在现场摆放禁毒宣传板,为青少年打好法治“疫苗”。
送法进监所 “浪子”回头迷途返
“这里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十几年来,周辉善始终不忘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法治教育。有一次,在珠海街道、胶南街道联合举办的社区矫正课堂上,周辉善结合具体案例讲到违法犯罪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时几个年轻人有的痛哭流涕,有的表示忏悔,痛改前非。这一现象让他坚信,在社区矫正人员中绝大多数是能够经过教育迷途知返的。
于是,他经常联系司法部门,定期对未成年嫌疑人宣讲法律知识,给社区矫正人员上法治教育课,对刑满释放青少年进行跟踪、感化教育,以爱心和耐心引导困境青少年树立生活信心。他坚持每年10多次到镇(街道)、社区,司法所,对被判缓刑、管制、假释的犯罪青少年跟踪帮教矫正,帮助他们迷途知返,重新回归社会。

近几年,周辉善与法治团成员先后20多次走进监所、社区矫正教育学习讲堂,联合司法部门开展社区矫正教育学习工作,有效防止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感谢周老和司法局的同志对我的帮教,使我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今后我一定好好改造,好好做人,当一名守法的好公民。”在一次社社区矫正教育活动上,社区矫正对象别某在发言中动情的说。
铁山街道别家村别某曾因盗窃罪、销赃罪三次判刑12年,成了”三进宫”的惯犯,出狱后不思悔改,想破罐子破摔。周辉善和法治团成员连续不断地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并在生活、创业等方面贴心相助,解决出狱后遇到的种种困难。在周辉善的感召下,别某立志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经营起面食加工店、蓝莓园、农家宴,成为”浪子回头”、勤劳致富的典型。
十几年的艰辛与付出,周辉善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他先后到学校、乡镇、社区进行法治教育宣讲400多次,听他讲课的青少年累计22万人次,他本人先后获得“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青岛市普法先进个人”“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胶南市十大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法律工作者,受党50多年的教育培养,退休后能为下一代尽一点心,出一点力,既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更是一项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周辉善说。
真诚与坚守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周辉善只有小学文化,又不会用电脑和打印机。但他知难而行,坚持苦读法律知识,摘抄法律条文,用手编写法治教育讲稿。“父亲经常夜间睡下后又想起写讲稿的事,就爬起来到二楼工作室,一直写到天亮。时间长了,他的右手竟磨出了老茧。”儿子周茂峰说。

周辉善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的房间堆满了各种资料,写的讲稿摞起来足有一米高,用的水笔有40多支。
2020年5月,在经过连续几天的讲课后,周辉善倒下了。老伴见他捂着肚子皱着眉头,直喊肚子疼,就逼着他到医院去检查。经专家会诊,周辉善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动了手术后稍有好转,又返回到普法岗位,还像往常一样拼命的工作,有时一天讲两场普法课。他的病情始终被家人瞒着,此时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严重。
今年夏天,老伴发现周辉善快速消瘦下来,咽不下面食,每天只吃点蔬菜、稀饭之类度日,就劝他再到医院检查。他却说自己是“哭夏”,不碍事。老伴叫来儿子,强行把他送到医院。这次专家诊断是胰腺癌、肝癌晚期。在医院治疗5天后没有效果,家人决定让他回家做保守治疗。
10月10日,新区关工委领导得知周辉善病重后,带着工作人员前去看望。周辉善在床上半躺着,拉着关工委负责人的手说:“请领导放心,我的病没有大碍,等我养好了病再上讲台。”
随后,他又嘱咐身边的儿子周茂峰:“我工作室桌子上的材料不要动,讲稿还没写完,过几天我还要到职业中专给学生上法治课。”
10月22日,周辉善终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去世,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78岁。
周辉善遗体火化那天,区关工委领导及五老志愿者,区老干局、区人民法院的领导与同事,东楼社区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殡仪馆,向周辉善遗体做最后告别。
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关爱不停步。周辉善用17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老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更成为新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引路灯,关爱战线上的一面旗!
近日,新区关工委、区老干局决定,将周辉善创办的“老党员工作室”“ 五老工作室”永久保存,激励着新区广大“五老”牢记初心使命,为党的关心下一代事业不懈奋斗,让“五老”精神在西海岸这片土地上持续传递!(吕勇进 崔启昌 通讯员 王丰业 崔锦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