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山东枣庄讯(王焱)党兴则政协兴,党强则政协强。党的建设是政协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推动政协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时代眷顾追光者,岁月不负奋进者。近年来,枣庄市市中区政协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工作的总纲,持续深化打造“画好同心圆·建功新市中”党建品牌,党的建设和政协履职工作深度融合、同向发力,实现常规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亮点、特色工作有品牌、整体工作有突破,有效形成了以党建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强”起来,理论学习 “党味浓”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抓住了思想政治建设,就是抓住了党的建设的魂和根。
“坚持不懈抓学习、强引领,牢牢把握政协事业的前进方向。”在市中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区政协主席孔祥君着重指出。
市中区政协以强化党建引领为主线,坚持“两支队伍”建设与理论学习两手抓,着力推动政协党组、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与常态化,系统完善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学习制度,同步推进政协委员专题培训与机关干部常态化学习,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党建学习体系。
持续做好委员教育培训,抓思想、搭载体、谋创新,以“党员示范引领、常委担当作为”,带动委员“履职尽责、有为有位”。连续3年举办政协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结合常委会会议专题学、活动小组交流学、读书活动深入学、外出培训拓展学等常态化学习,以及“甘泉讲堂”、专家讲座等活动,实现委员培训学习“全覆盖”,有效增强履职意识,拓宽履职思路,提高履职本领。
建强政治机关,走好“第一方阵”。深入开展“锤炼党性励初心”党性教育、“政青春·协未来”青年理论学习等系列活动,以“传帮带、老带新”的形式,确保政协的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好传统能够得到传承,让机关干部在工作中展现新作为,在传承中彰显新担当,在协作中开启新征程,聚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机关干部队伍。
在一次次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一场场生动实践的感染下,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在政治上得到洗礼、思想上得到升华、党性上得到锤炼、能力上得到提升。
履职实践 “燃” 起来,实干答卷 “成色足”
党的建设是“根”,履职工作是“叶”,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方显根深。
市中区政协始终坚持“党建+履职”双轮同转,找准履行职能的方向、主题、角度、落点,主动担当作为,推动党建工作与履职工作双融合、双提升,以实干精神书写高质量履职答卷。
聚焦中心工作,突出协商重点,深入调研、务实协商,以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为党政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参考。围绕营商环境中的堵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协商,精心组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协商建言,得到区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围绕商贸物流体系建设开展专题协商,从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平台建设、健全物流体系、聚焦科技赋能4个方面提出了16条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落实;紧扣壮大食品产业链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市中区食品生产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协商成果获得党政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中区委“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战略,市中区政协主动承担区委安排联系的重点工作,聚焦市南工业区突破、重点项目建设,深入一线服务。市中区政协领导班子带领政协委员、机关干部下沉项目现场,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建设进度、要素保障等情况,认真梳理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土地审批、资金周转、政策落实等问题和困难,全力助推中环智能制造产业园、晟达菲尔大健康产业园、枣庄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力提速、落地见效。
心中有方向,奋斗有力量。市中区政协坚定不移地将党的建设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奋力开创新时代政协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市中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服务为民“动”起来,委员风采 “别样红”
履职之责,在于民生福祉。民生关切是委员牵挂,更是政协所往。
市中区政协抓好党建赋能与服务为民的融合,连续4年开展了“我就是市中”委员主题实践活动,为委员明确履职主线和履职重点,形成“党建引领—机制创新—服务落地”的完整闭环,推动“为民服务”理念转化为实效。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充分发挥党员委员履职担当“头雁作用”,以示范引导促进全体委员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联系服务界别群众。2024年,全区政协委员参加“有事枣商量 有事重商量”协商议事活动140场次,提出意见建议180余条,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200余件;围绕基层治理、矛盾化解、民生实事等深入协商80余次,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充电难、货车投保难、校园周边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70余个;委员立足自身岗位,充分运用专业能力和优势,开展了文体活动进村居社区、送医送健康、法律援助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惠及群众数3000余人次;依托“颐养康健·界别同心汇”聚识平台,影响带动区域内的康养企业、机构、执业者中的界别群众1400余人,全力助推“银发产业”健康发展。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积极引导委员围绕“党政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撰写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组建特邀信息员队伍,设立联络员工作群,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数量和质量逐年突破。2024年,共收集上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529篇,市政协采用66篇,上报全国政协、省政协54篇,采用数量和总得分位居全市前列。
政协委员“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作为党的政策宣传者、群众利益维护者、社会和谐促进者,发挥着党和政府与界别群众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市中区政协通过创新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深化拓展联系服务机制、创新开展履职为民服务活动等系列举措,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担当和风采,使政协工作更加贴近民生、凝聚民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美好蓝图勾勒,到精准“落笔”实践,是市中区政协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最有力注脚。
审核:孙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