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评论观点

干部交流不能“一交了之”

浏览:75875 次 发布时间:2025-11-21 11:24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干部适度调整工作岗位、转换工作环境,是避免思维固化、防止能力僵化、激发队伍活力的有效路径。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战略性举措,干部交流制度在优化成长路径、提升综合素养、增强整体效能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与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是干部成长的沃土,干部的能力锻造,既需要专业领域的深耕细作,也离不开多岗位、多领域的实践淬炼。长期固守一地一岗,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陷入因循守旧的舒适区;也可能因视野局限滋生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难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复杂挑战。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专业交流任职,如同为其成长注入“源头活水”,倒逼干部在适应新环境、应对新挑战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思维视野、积累实践经验,切实克服“本领恐慌”,加速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战略眼光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在应变局、开新局中掌握主动。

值得警惕的是,干部交流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堵点”“断点”,制约着制度效能的充分释放。部分干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将交流任职异化为“福利安排”或“镀金”捷径,“做客”思想严重,沉不下心钻研业务、扑下身子履职尽责。一些单位岗位匹配精准度不足,未将交流干部放到关键吃劲岗位“淬火打磨”,只是从一个“舒适区”换到另一个“舒适区”,导致锻炼效果“雨过地皮湿”。更有甚者忽视交流任职“后半篇文章”,对干部所积累的先进经验缺乏系统梳理和主动转化应用,让交流任职流于形式。

破解干部交流难题、确保制度落地见效,首要在于精准识人选人。组织部门应坚持“赛场选马”与“伯乐相马”相结合,既深入重大任务一线考察识别,又畅通个人意愿表达渠道,通过日常了解、调研谈话、实绩分析等多元方式相结合,精准筛选出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备发展潜力、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要优先选派在艰苦复杂环境中经受住考验、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专业型干部参与交流,将其放到关键岗位“挑大梁、扛重责”,实现组织意图、干部意愿与事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与同频共振。

干部交流不是“一交了之”,更需组织部门强化责任担当,做实全链条管理服务。要建立常态化跟踪机制,密切关注交流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进展,及时指导帮助破解“水土不服”等现实难题,助力其快速融入新环境、打开工作新局面。要压实管理监督责任,明确管理主体、细化监督举措,杜绝出现“两不管”的真空地带,确保干部在严格管理下履职尽责。交流期满后,要聚焦成果转化,督促并协助交流干部系统提炼任职期间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其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深度融合,实现“一人交流、多方受益”的辐射效应。(作者:孙滔)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干部交流不能“一交了之”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