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甘肃讯(臧秀娟 通讯员 李玉秀)“我们要切实把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派出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平安建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辖区群众。”西园派出所负责人王多利在全体民辅警学习会上说到。

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西园派出所始终秉持“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根本宗旨,紧紧围绕“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的工作理念,通过精准打击违法犯罪、贴心服务人民群众、创新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交所合一”治理四大举措,全力构建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赞誉和深切信赖。
利剑出鞘,重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警察同志,我投的钱全没了!这可是我攒了多年的积蓄啊……”2025年11月1日,辖区居民马先生在网上遭遇了投资理财类电信诈骗,数十万元资金血本无归。西园派出所立即启动电诈案件快侦机制,围绕“人员流、信息流、资金流”开展多维查控。
“时间就是金钱,我们必须抢在犯罪分子转移资金前锁定他们!”值班民警王晓明说到。通过连夜奋战,摸清了盘踞在新疆、江西等地的犯罪团伙后,西园派出所立即派出两支抓捕组,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将犯罪嫌疑人郝某利、杨某琴、刘某、周某华等一举抓获,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

这样的雷霆出击并非个例。2025年9月初,辖区发生一起盗窃案,受害人一部价值3933元的苹果手机不翼而飞。“我手机在宾馆被偷了!里面存着很多重要资料!”受害人焦急万分。接警后,办案民警立即调取现场及周边监控视频,经过连续48小时的视频追踪和分析比对,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马某亮。然而,马某亮作案后已迅速逃离兰州。办案民警在分局侦查中心的支持下,立即对其上网追逃。经过两个多月的持续追踪,11月8日,在广东省东莞市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心系群众,打造有温度的便民服务
“大妈,这是您新办的身份证,我们给您送来了!”2025年11月初,西园派出所民警王曼亦,将刚刚办好的身份证送到了八十多岁的王奶奶家中。王奶奶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一直无法到派出所办理证件。了解这一情况后,派出所启动“送证上门”服务机制,专门安排民警上门为老人采集信息、办理证件,并在证件制作完成后第一时间送到老人手中。“太感谢你们了!这么冷的天还专门跑一趟……”王奶奶握着民警的手说到。
近年来,西园派出所立足户籍窗口,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行“送证上门”“预约办事”“延时服务”等便民举措,专门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已为多名卧床老人和因病瘫痪的儿童上门办理身份证,收到群众表扬信3封、锦旗22面。

在深化传统便民服务的同时,西园派出所还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阿姨,您看这个链接就是典型的诈骗信息,千万不要点开!”“大哥,网上投资一定要谨慎,高回报必然伴随高风险!”这些话是社区民警在日常走访中重复最多的内容。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派出所将反电诈宣传作为社区警务的常态化工作,组织民辅警深入小区楼院、商场店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以案说法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防范宣传。
值得一提的是,西园派出所创新推出了“反诈回访+”工作机制,即对辖区所有电信诈骗受害人均开展专门回访,在进行二次反电诈宣传的同时,将其发展为反诈宣传员,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让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辐射到更多人群。2025年,西园派出所破获电诈案件7起,通过精准宣传有效预防案件9680余起,牢牢守住了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交所合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这位同志,您的电动车不能停在这里,会影响其他车辆通行。”清晨七点半,在西园小学门口,派出所民警与交管民警正在联合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这是西园派出所推行“交巡一体”工作机制的场景。
“以前我们巡逻时看到交通违法,只能劝导,现在和交警一起巡逻,发现问题可以立即处理,效率大大提高。”派出所民警张涛深有感触地说。自“交巡一体”工作机制推行以来,派出所与辖区交管中队实行“混编组队”,实现了交通、治安“一起管”。在走街串巷的巡逻队伍中,那抹醒目的“荧光黄”与“藏蓝色”相得益彰,成为辖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多亏了你们整治,现在我们小区消防通道畅通多了!”家住老旧小区的刘阿姨欣慰地说。西园片区老旧小区多,背街小巷停车秩序混乱,“僵尸车”长期占用公共资源,电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突出。针对这一情况,“交巡一体”工作组联合街道、城管、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从学校周边到老旧小区,从长期闲置的“僵尸车”到不规范停放的电动车,都在整治范围之内。
“这辆车停在这里大半年了,轮胎都没气了,严重影响小区环境。”在整治过程中,社区网格员小王及时将发现的“僵尸车”信息上报到“交巡一体”工作群。不到半小时,派出所民警和交管民警就赶到现场,依法对车辆进行了处理。这样的快速响应,得益于派出所充分发挥楼院长和网格员的作用,实时发现问题、收集群众反映、及时上报解决,让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在推进“交巡一体”的同时,派出所还积极开展文明养犬宣传工作。“您好,出门遛狗一定要系好犬绳,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在辖区公园里,民警马瑞西正在耐心劝导一位遛狗居民。为了营造文明养犬的良好氛围,派出所制作了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并联合社区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活动,现场为养犬居民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解答疑问。
“以前小区里经常有狗狗随地大小便,现在好多了,大家都自觉多了。”社区居民赵女士对文明养犬宣传的效果赞不绝口。通过持续的宣传和劝导,辖区居民文明养犬的意识明显提高,涉犬纠纷也大幅减少。
创新机制,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多亏了你们,不然我们这几家邻居真要闹僵了!”在西园派出所“家事直说站”里,居民李大爷握着民警的手连声道谢。原来,李大爷家因为邻居机井长期渗水,导致自家房屋墙体出现裂缝,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矛盾愈演愈烈。社区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启动“百合(和)调解”机制,对接街道综治中心,联动水务部门、社区、物业共同会商,并组织数十位相关邻居在“家事直说站”共同协商。经过多次调解,机井维修、渗透处理、墙体加固在一个月内全部完成,这起困扰多户居民的邻里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西园派出所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每日从警情中分析研判,筛选出民事调解、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等类案件,推送社区民警进行跟进调解,同时通过小兰善治平台同步推送至街道综治中心,形成警政联动的工作格局。社区民警在接到推送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对矛盾纠纷当事人进行电话或见面回访,并根据需要联合街道、社区开展联合调解。
据统计,2025年至今,西园派出所通过该机制共推送矛盾纠纷调解案件431起。面对复杂严峻的调解形势,派出所民警迎难而上,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28起,化解率达到99.3%。
“您上次反映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了?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吗?”这样的回访电话,社区民警夏卫东每天都要打出十几个。在未化解的3起情感纠纷中,一起已由刑侦部门介入调查处理,另两起涉及婚姻彩礼问题,因双方分歧较大暂时陷入僵局。“这类纠纷需要更多耐心,我们正在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调解,同时定期回访,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防止矛盾升级。”夏卫东介绍说。
除了“百合调解”机制外,派出所还充分借鉴“枫桥经验”,在各警务区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聘请专职人民调解员26人,切实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楼院,大矛盾不出社区”。同时,派出所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服务管理模式,持续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供图:兰州市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