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道路。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照片传了,不等于事情办了。口号转发了,不等于工作到位了。“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式”创新、自娱自乐的脸上贴金,并不代表问题解决了,百姓满意了。群众的需求是多样的,他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希望能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渴望被尊重。对此,党员干部要主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沉到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体察民情、倾听民意、掌握实情,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懂弄通做实,必须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把思考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我们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认识;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学习研讨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是一个好方法,集体讨论可以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启发,促进思考;个人自学则可以让人沉潜下来,精研细磨,学深悟透,推动理论学习由浅入深迈向新境界。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激励新作为,这不仅对今后深化改革发展方向进行了定盘指引,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按下了“加速键”。改革潮涌千帆竞,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贯彻大会精神,勇立潮头,逐梦踏浪,乘“舟”启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强则国强,人才兴则国兴。要让人才工作在乡村振兴领域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必须精准施策,从识人、用人、留人每一环节都需精心布局,不断深耕细作人才“沃土”,才能够促使这块“土地”持续得到“人才养分”的供给,激发人才队伍的无限活力。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迈进。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逐步实现整体富裕、普遍富裕,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
四季更迭无声,一个转身,就迎来了立秋。“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立,有开始之意;“秋”预示颗粒归仓。立秋之后,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广大基层干部要“熄灭”暑热浮躁之气,进入人生的“抽穗拔节期”,在“磨心气,凝静气,养精气,蓄锐气,接地气,蕴底气”中默默丰盈自己,成长为基层治理的行家里手。
“为政之道,首在政绩观。”政绩观直接反映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党性修养,是干部履职尽责、建功立业的思想根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干部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的体现,也有助于干部系好仕途上的“第一粒扣子”。广大干部要强化党性锤炼、恪守为民初心、坚持真抓实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成绩,走稳走实新时代赶考之路。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全国基层党建网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