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勐往乡的田间地头、火塘边、校园里,法治的种子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根发芽。基层党组织化身“法治先锋队”,党员干部勇当“普法排头兵”,勐往乡创新构建“党建+N”普法体系,让法治理念如春风化雨,浸润民心。
“红色引擎”驱动,阵地前移聚民心
乡党委强化顶层设计,书记亲自挂帅统筹,推动法治资源下沉。走进焕然一新的村党群服务中心,普法图书角摆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实用读本,法治宣传栏紧贴热点更新,这里已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法治充电站”。
更活跃的普法阵地,在繁忙的田间。春耕秋收时节,普法员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身着“红蓝马甲”,化身“田间辅导员”。在玉米地垄间,他们一边指导农事,一边用锄头比划、以土地为教材,讲解土地流转、农业补贴等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以前觉得法律远得很,现在干活间隙就听懂了,心里踏实!”村民岩大哥边擦汗边笑着说。党组织把普法课堂搬到生产一线,让法律真正成为群众手中的“护身法宝”。
“破壁”融合,民族文化载法行
勐往乡党委深挖民族文化富矿,解锁普法“新玩法”。悠扬的布朗弹唱、婉转的傣族章哈小调,被巧妙填入了防诈骗、树家风的法治新词。文化大篷车下乡巡演时,这些带着浓浓“勐往味”的法治歌曲,让台下观众在熟悉的旋律中轻松记住了法律知识。
夜幕降临,山寨火塘边暖意更浓。这是村党支部组织的“火塘法治夜话”。没有晦涩条文,普法员用村民身边发生的土地纠纷、赡养案例,以“民族理”生动诠释“法律理”。有时,身着盛装的拉祜族群众会围成圈,踏着欢快的“三跺脚”节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编进朗朗上口的唱词里。跳动的火焰旁,法治的温度在家长里短、歌舞欢声中悄然传递。
精准滴灌,服务送到心坎上
针对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勐往乡实施精准普法。在守护未来方面,“党建带团建,法治护成长”活动走进校园。法治副校长生动开讲,草坪读书会趣味互动,以案释法筑牢青少年法治意识的防线。在护航营商方面,联合乡商会、工会,“送法进市场”,为商户提供劳动用工、合同签订等“法律体检”,优化营商环境。在关爱特殊群体方面,党员志愿者开展“一对一”法治帮扶,用大白话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讲解防骗、家事维权等知识,守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学用贯通,法治实践解民忧
坚持学用结合,将普法宣传与解决实际问题一体推进。党员干部、法律顾问、调解员组成联动小组,对普法中收集到的群众法律难题和矛盾纠纷及时研判,就地化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如今,在勐往乡,法治宣传的触角不断延伸,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愈发浓厚。
如今的勐往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日益浓厚,下一步,乡党委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创新形式、深耕内容,让法治之花在乡村绚丽绽放,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有力的法治动能。
(勐海县司法局勐往司法所、勐海县委组织部 井茜、孔庆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