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定乡聚焦企业和群众在全生命周期中关键节点的办事需求,以民生领域高频次的“一件事”为突破口,全面推行从“一件事”到“高效办成一类事”的服务模式。依照“1234”政务服务工作法,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促进基层政务服务“就近办”“便捷办”“高效办”“无忧办”,进而提升现代化基层治理水平。
完善便民服务设施
一、主要做法。
构建“一个体系”,助推党建+政务服务“就近办”。探索乡、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站式建设模式,着力构建“1+11+95”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即1个乡级党群服务中心、11个村级政务服务中心、95个政务服务站,实现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推动社保、养老、农村宅基地审批等5大类共6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实现可承接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其中,乡党群服务中心进驻5个部门,63项事项;村级政务服务中心可办23个事项。。
打造“两个融合”,助推党建+政务服务“便捷办”。聚焦打造“一门”“一网”双融合,线下“一门”即推进行政务服务审批职能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业务“一层级”办理。线上“一网”则是推广运用云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海办通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服务专区,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跨区域、跨部门梳理出西定乡2025年第一批服务辖区内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事项清单及办事指南6项。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则,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滚动更新服务企业(个体工商户)清单。截至目前,已成功办结2家企业线上申请用电,58户居民用电申请。
西定乡便民服务辐射区域
强调“三个标准”,助推党建+政务服务“高效办”。即实现硬件设施的标准化、服务流程的规范化和服务模式的便利化。在硬件设施标准化层面。全乡统一规范了乡、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的名称、标识和窗口名称,并配备了齐全的办公设备;同时融入党建元素,如设立党务和政务公开栏、主题党日活动宣传栏。在服务流程方面。党员先锋窗口的数量从4名增加至9名,秉承“优服务+靠前办”的理念,深入开展了22次“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通过与办事企业、群众及窗口人员的零距离沟通,精准识别并解决了2个影响“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办事环节堵点,对申请表单、申报材料进行了合并简化,减少了办理环节。制定了4项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标准化规程和办事指南,使办事流程更加清晰规范。在服务模式方面。针对服务数据不共享等堵点难点问题,将原来的窗口人员AB角服务模式优化调整为窗口信息共享协作模式。对于牵头办理的“群众身后一件事”,通过逐项整合材料、实现窗口数据共享,实现了“群众身后一件事”一个窗口集成化办理7项业务。截至目前,西定乡好差评评价覆盖事项率和评价部门覆盖率均达到100%,满意度达100%。
强化“四个统一”,助推党建+政务服务“无忧办”。统一机构建设、统一事项管理、统一队伍建设、统一代办服务,提升服务质效。常态化开展乡、村两级政务服务阵地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以乡镇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为契机,高标准编制西定乡2025版政务服务事项手册。将帮办代办服务事项精细分类梳理为5大类63项事项流程、材料、时限等要素线上线下数据同源,标准一致。组织帮办代办队伍学习“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乡、村两级帮办代办综合服务窗口,细化“送证上门服务”事项清单3项。针对老年人、长期不在居住地等特殊群体,党员帮办代办队伍主动靠前,提供上门服务,目前已为8户20人开展上门服务,让群众办事更省心。今年以来,12支26名党员干部组成的“代办服务队”,已累计完成各类代办服务事项149项。
以营业执照为例,拓展6项高频民生事项进驻乡便民大厅
二、做好新时代基层便民服务的经验启示。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便民服务作为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关乎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更影响着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与公信力。各地在基层便民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经验一: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是服务群众的关键。
社区党组织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在社区中发挥领导作用。社区党支部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党和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和服务中发挥着关键的领导作用,坚强有力、敢想敢干、扎实有为、热情周到的社区党组织,才能把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才能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经验二:精细精准的网格化管理是服务群众的核心。
将乡、村两级帮办代办员划分为N个网格长和X名网格员模式,网格长、网格员作为信息的收集者、政策的传播者、问题的发现者和服务的提供者,充分发挥他们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在风险防控、矛盾调解、服务群众、信息沟通等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他们能更好的了解群众诉求,为群众进行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网格化管理以点串面,将管理和服务延伸到基层便民服务的每一个角落,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
经验三:高效整合资源,推动分类定向服务是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
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的优势,全面整合基层各类便民服务平台,打破基层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优化云南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基层使用接口。以“高效完成一件事”为核心,构建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的分类定向服务体系。为不同企业、不同类型的群众需求提供定制化、可选的服务菜单,推动涉企服务事项的集成化、场景化、链条化。通过高效资源整合,推动分类定向精准便民服务,满足企业标准化、群众便利化、服务规范化的需求。
经验四:基层如何利用政务数据共享给老百姓办实事
打破数据孤岛,疏通便民服务堵点。在传统政务服务模式下,各行业主管部门间数据壁垒森严,形成“数据孤岛”,严重制约了便民服务效率。西定乡以群众办理逝者“身后一件事”为例,以前需先后前往医院、民政、公安、医保、社保等多个部门,面临材料重复提交、部门多次跑动、办理周期长等问题,给群众带来极大不便。通过实现乡内数据共享,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将多个窗口单一事项整合为“一件事”集成办理。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群众身后一件事9个事项,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政务数据共享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充分发挥了大数据的独特优势。西定乡积极推进基层便民服务平台整合,在推进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便利化、规范化建设。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逐步实现老百姓办事“线上点单、在线审核、一网通办”服务模式。通过精准整合资源探索出跨域办事项23项,满足老百姓跨域办等多元化服务需求,推动异地受理、协同联动”的便民服务新模式。政务数据共享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通过跨部门、跨地区、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在办理业务时所需提交的材料大幅减少,跑动次数显著降低,填表负担明显减轻。这种转变大大降低了老百姓和企业的办事成本。比如,生育补贴申领,在山区等信息相对滞后的地区,政策动态调整时群众往往难以及时知晓。借助政务数据共享,医院的新生儿出生登记数据共享至民政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筛查符合补贴条件的家庭,并通过电话等方式主动告知申领流程。工作人员还能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对偏远地区群众开展上门服务,确保惠民政策“应享尽享”,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勐海县西定乡党群服务中心 吴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