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岛讯 8月29日,记者从青岛市崂山区委宣传部组织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获悉,青岛市崂山区今年以来创新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1233"工作模式,通过系统性改革和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区优化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网格753个,规范划分专属网格22个,上半年诉求解决率达79.71%,满意率达85.37%,各项指标综合得分位居全市前列。会上,青岛市崂山区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王俊杰,介绍了青岛市崂山区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青岛市崂山区社会治理中心规划指导科科长陈晓飞,青岛市崂山区社会治理中心受理科负责人王海涛就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及网格化服务管理方面答记者提问。
青岛市崂山区网格化治理工作紧扣"持续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这一主题,一方面完善制度设计,修订《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管理办法》《网格事件上报工作规则》等多项制度;另一方面强化功能集成,深化"网格+警格、民政"等治理资源融合,完成"三建联动"网格化治理平台升级上线。
围绕深化党建引领和改革创新两条主线,青岛市崂山区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纳入全区"五个一"工作主线和"七个着力"重点任务,各街道、部门列为"一把手"工程。同时创新推出"网格+"业务融合模式,整合养老服务补贴申领等服务项目,建立定期走访制度,打造"探访关爱老年人一件事"数字化场景。
在为民办事效能方面,"崂先办"诉求办理平台严格落实"首接负责制",实施"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动态监测和攻坚清零办理机制。上半年,全区诉求下降率39.31%、响应率99.94%,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队伍建设方面,崂山区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评选青岛市优秀网格员10名,区级先进网格员115名。开展帮办代办民生服务1606项次,参与完成各级"两会"、青岛马拉松等重要活动社会面巡防工作。
科技赋能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新一代网格化治理平台引入智能表单、智能语音识别和"智治大脑"等应用,接入城市云脑视频感知系统、无人机巡查系统。开展基础信息采集攻坚,更新人口信息44.5万余条,完成核查等任务3.89万件次。
青岛市崂山区还创新开展"夏病春治"专项行动,1-6月份接办相关诉求1376件,群众满意率92.28%,11个领域诉求量同比下降24.83%。通过动态调整网格边界,打造3个楼宇片区7个专属网格示范点,严把网格员入口关,入职、岗位调整64人。
据介绍,青岛市崂山区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强化接诉即办制度建设,做好条块协同,加强督办问效;深入抓实未诉先办,保持对诉求的敏感度,提前发现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持续提升治理效能,一体推进"网格+"多网融合机制建设,探索拓展民生服务范畴,组织网格员队伍培训比武活动。
(来源:青岛市崂山区社会治理中心)
编辑: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