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青岛这一重磅规划获批!

浏览:78616 次 发布时间:2025-05-09 16:59

本网青岛讯  为深入落实交通强国建设要求,加快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近日获青岛市政府批复。5月9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有关情况,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恒良,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巡视员王集浩,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交通规划处处长雒方明,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理事长 马清出席吹风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近日,青岛市政府正式批复了《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是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重要的专项规划,对指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促进城市产业发展,提升交通出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向大家介绍《规划》的主要情况。

《规划》的编制背景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交通网,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2024年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青岛是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本轮《规划》。《规划》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交通强国建设要求,并充分衔接《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等上位规划,构建了互联互通、公平普惠、智慧创新、绿色低碳、治理高效的可持续高质量综合交通体系。

本《规划》落实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要求,更加注重与各层次规划的衔接;强调底线约束思维,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中,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进行空间落位,推动交通与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耦合协调;考虑城市空间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发展形势,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立体化、集约化布局;深度应用大数据、模型仿真等新技术手段,提升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与精准度。

《规划》的总体目标及愿景

《规划》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为总目标,以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枢纽、国际都市交通体系建设为分解目标,提出了港口、机场、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骨干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目标,形成“1+4+6”的综合交通目标体系,助力青岛成为全球陆海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推动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为青岛市全面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交通支撑。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我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战略方向,充分发挥青岛“海、陆、空”优势,持续提升青岛在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增强对经济腹地的辐射带动力。加强青岛与京津冀、长三角、沿黄流域等区域的互联互通水平,切实发挥好区域交通对资源汇聚、产业集聚的支撑作用。发挥交通先导作用,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加快青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构筑对外交通系统格局,提高交通枢纽能级

港口方面,规划建设国际枢纽海港、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的龙头,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优化“一港六区”功能布局,实现各港区分工协作,重点推进董家口港区建设,统筹临港产业和港口布局,建设董家口港区、前湾港区疏港道路网络、铁路通道,强化胶州多式联运枢纽,促进海铁联运发展,全力支撑青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机场方面,提升胶东国际机场枢纽功能,构建以胶东国际机场为中心,通用航空机场为补充的机场服务体系。强化面向东北亚的门户功能,增加国际航线、航点,提升国际服务水平。完善由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组成的机场集疏运网络。发挥机场站、胶州北站、红岛站对航空客流的组织功能,构建胶东国际机场省域“2小时交通圈”、市域“1小时交通圈”,拓展机场腹地。保障空港物流中心建设空间,发展航空物流,强化空铁、空海联运,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引导和推动临空经济区发展。

铁路方面,加强铁路网络建设,构建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速铁路组成的“一环八射,四主多辅”的铁路系统,规划线路总里程约1000公里。进一步强化南北向铁路通道,持续提升与京津冀、长三角主要城市通达效率。货运系统以青岛港后方铁路建设为重点,加强与沿黄流域方向的铁路通道建设扩能。强化铁路枢纽功能,促进站、城、产一体化发展。

公路方面,与山东省干线公路网衔接,提高普通国、省道的通行能力,加强与烟台方向通达能力,促进公路与城市道路融合,构建一体化道路网络,市域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00公里。

(二)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布局,提升交通服务品质

城市道路方面,打造功能分明、内外衔接的城市道路网系统。规划形成“高快一体、环湾辐射、七横九纵多连”的环湾都市区骨架路网格局,总里程达到1000公里左右。合理布局跨区(市)、连续流主干路通道,环湾各城区主干路网络既自成系统又互连互通。东岸城区重点打通未贯通主干路,形成功能完善的主干路网络。西岸城区重点加强黄岛与胶南、黄岛与胶州等组团间干路衔接,优化疏港道路体系。北岸城区强化城阳与即墨之间干路联系,完善过铁、过河道路网络。推进次干路、支路建设,提高道路网密度。营造高品质和包容性的车行、慢行交通环境。

公共交通方面,构建以城市轨道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辅助公交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各层次公共交通系统之间互相协调、紧密衔接,共同构成一体化、多层级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轨道快线串联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市、专业化节点城市以及重要对外交通枢纽,通过轨道普线强化对组团内功能中心和交通枢纽服务,全面推进TOD发展模式,规划中心城区轨道站点800米半径覆盖的人口和岗位占比达到70%左右。促进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常规公交站点500米半径用地覆盖率达到100%。

静态交通方面,适度提高停车泊位供给,促进存量泊位共享利用,合理引导控制停车需求,优化道路交通环境,形成以配建停车位为主、城市公共停车位为辅、路内停车位为补的停车供给体系。推动公共停车场建设,缓解老旧小区、医院、旅游景区、大型交通枢纽周边停车难问题,重点支持大型交通枢纽、外围轨道站点等周边增加城市公共停车设施。

智慧交通方面,以科技发展为手段,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以整合集聚和开放共享为重点,面向未来构建“车、路、云”协同运作的智慧交通管理与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低空交通等新兴交通模式健康发展。

《规划》的组织实施

本《规划》是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的顶层设计。下一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与各区(市)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在各层面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做好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管控。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为契机,扎实做好详细方案论证,推进《规划》科学高效有序实施。进一步提升我市海港、空港、铁路枢纽能级,构建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对外对内通道,优化城市交通组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加强动静态交通系统统筹优化,构建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李延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青岛这一重磅规划获批!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