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明彝族乡曼林村委会于1958年建乡,1988年改为村公所,2000改为村民委员会,辖8个村民小组540户2240人,全村共有党员76名。近年来,象明彝族乡曼林村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先锋圈”,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优化“服务圈”,围绕“党员+N”网格化管理模式做好“自治圈”,不断优化基层治理格局,不断提升人民安全感、满意度,以小“三圈”,绘就一幅山美人美的治理画卷。
强党建画出引领“先锋圈”
党建引领是破除基层治理桎梏的关键钥匙,曼林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村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的利益为落脚点,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领导力量和“主心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曼林村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向内调,求变革”,通过调整党支部干部,选优配强组织队伍;通过谈心谈话,压实村组干部责任,不断夯实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向外看,学经验”,组织党员干部到示范点学习3次,学习发展经验,提升致富能力,为村组发展建言献策,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向前看,强储备”,建立后备力量储备“人才库”,引导广大青年人才主动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8次,为群众排忧解难。完善村规民约,并积极开展“奖优助困”行动,利用集体经济奖励优秀学生8名,营造尊师重教、崇学向善的浓厚氛围,激励更多学子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培育起一支村组发展的“生力军”。
新党群画出为民“服务圈”
党群服务中心是党建引领的前沿,服务群众的窗口,温暖人心的火炉。曼林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党建、文化、便民、医疗、养老、教育、“一老一小”等领域,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党建指导、文化宣传、党群服务、移风易俗、帮办代办、就业指导、志愿帮扶等服务,用心做好群众的“服务员”。
“您的医保已经缴好了,医保卡请收好”,入户帮村民缴纳医保的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道。傍晚时分,乡、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总是踏着夜路,在深入群众的院坝会上,以“主动下沉服务”代替“坐等群众上门”,将帮办代办服务前移到村小组、村民家中,将医保缴纳比例提升至98.81%。曼林村以人民为中心,抓住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计开展帮办代办等志愿服务20余次,开展“一老一小”走访10余次,移风易俗等政策宣传10余次,搭建起了党群服务的连心桥。
小网格画出基层“自治圈”
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把群众的诉求当作重点,及时有效地解决村民的烦心事,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为提升曼林村治理能力,破解小事无暇管、小矛盾无人调、小诉求无处申的难题,曼林村依托“党员+N”网格化治理体系,划分网格38个,配备网格员85名。不定期组织网格员、村小组党支部党员对有矛盾“苗头”的农户进行走访,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张书记,你说得在理,我们听你的。”曼林村一村民在化解矛盾后说道。不久前,曼林村党总支书记张建忠了解到村民因家庭琐事有不和迹象,便带领网格员及支部党员入户走访,以“讲公道、树正气”的良好风尚,成功化解了矛盾。依托“党员+N”网格化治理体系,曼林村及时解决村民诉求,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大幅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用小网格画出了自治圈。
曼林村以党建作为基层治理支柱,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党群作为基层服务阵地,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以网格作为基层治理平台,化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协同治理,从“你的事情我来帮”到“大家的事情大家帮”,充分解放基层治理桎梏,用小“三圈”绘就出一幅基层治理的锦绣画卷。(刀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