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攻坚的深水区,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一批“45度干部”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既不像“躺平族”那样消极避世,也不像“奋进者”般拼尽全力,而是以身体前倾的姿态,在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中寻找平衡点。这种特殊的存在状态,既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缩影,也折射出年轻干部成长的深层逻辑。
一、45度现象:理想与现实的“角力场”
“45度”是一种极具张力的姿态。它既非完全躺平的0度,也不是奋勇向前的90度,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的形成,既有个人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也反映出时代变革的深层影响。
年轻干部普遍存在“本领恐慌”与“成长焦虑”交织的心理。他们既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又面临基层工作的复杂挑战。这种“向上突破难、向下不愿退”的困境,正是45度现象的典型写照。浙江“青蓝工程”的实践表明,年轻干部的45度状态并非消极懈怠,而是一种“蓄力待发”的准备阶段。
二、多维透视:45度现象的成因解析
“45度”困境的产生,原因复杂多元。从工作环境看,基层任务繁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年轻干部常被海量事务压得喘不过气,力不从心之感油然而生,逐渐消磨奋斗热情。同时,晋升渠道的不畅通,让部分年轻干部看不到上升希望,陷入“努力无用”的消极思维。从个人成长角度,初入职场的他们,理想与现实落差巨大,校园所学与工作实践脱节,面对复杂工作难题,自信心受挫,不知如何发力“内卷”,又难以甘心“躺平”。
时代变革带来的挑战更为深远。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年轻干部既要掌握新技术,又要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三年行动计划”显示,年轻干部在“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基层实践”三门课中,普遍存在“学用脱节”的问题,这种能力与岗位的错配,加剧了45度现象的蔓延。
三、破局之道:构建45度干部的成长坐标系
打破“45度困境”,需内外兼修、多措并举。个人层面,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深植心间,增强使命感、责任感,驱散“躺平”阴霾,点燃奋斗激情。面对复杂工作,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化“本领恐慌”为成长动力,变“不会卷”为“善于卷”。同时,保持良好心态,正确看待挫折与得失,在困难中磨炼意志,以乐观豁达之姿跨越困境。
组织层面,要优化工作安排,科学分配任务,避免年轻干部过度劳累,为他们松绑减负,使其能专注于核心工作。完善晋升机制,畅通上升通道,坚持公平公正、任人唯贤,让有能力、肯实干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加强培训指导,针对年轻干部短板弱项,开展精准化、专业化培训,安排经验丰富的前辈传帮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倡导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文化,让年轻干部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四、时代使命:在45度姿态中书写青春华章
45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年轻干部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挺起脊梁、冲锋在前。”这既是对45度干部的鞭策,也是对新时代青年的召唤。面对“两个大局”的复杂形势,年轻干部需要在45度的坐标系中校准方向。既要避免“躺平”的消极,也要防止“冒进”的冲动,在“稳”与“进”的平衡中实现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年轻干部应有的担当。
45度姿态,是奋斗者的姿态,是追梦者的姿态。当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在这个角度上蓄力、发力、突破,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披荆斩棘、建功立业,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我们必将迎来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文/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