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江苏讯(梁城)5月21日一早,梁溪区瞻江街道刘潭一村小区可回收物惠民服务站前人潮涌动,尽管还下着蒙蒙细雨,也无法阻挡居民前来“有偿回收、变废为宝”的热情。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从源头上保障垃圾回收工作的可行性与便捷性,梁溪区积极推进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深入居民小区开展可回收物定点回收工作,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形成了具有梁溪特色的回收模式,促进资源再生,环保同行。
前端点位灵活布局。依据定点小区回收量与分布状况,梁溪区合理规划回收模式,目前,全区共有17个居民小区开展可回收物定点回收工作。其中,黄巷街道五河苑等13个小区采用每周一次小区内部现场回收方式,每次回收时长约2小时,每周可回收物均次回收量约400公斤,单次最高回收总量超1吨;瞻江街道刘潭一村和二村设置集装箱式可回收物惠民服务站,每周开放3天,每天4小时;黄巷街道五河新村及山北街道仁和花园则利用环卫配套用房作为惠民回收站,形成前端收运与终端处置的协作模式。
回收流程便民利民。采用定时定点与预约上门相结合的回收方式。定时定点回收在小区人员密集区域设固定回收点,按固定时间回收,结束后确保场地整洁;针对居民错时、行动不便或可回收物存量多等情况,提供电话预约回收服务。同时,加强对回收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回收类别、价格、要求及操作流程,形成标准化作业,既能指导居民分类交投、宣传再生资源回收意义,又能提升服务质量,赢得居民信任,提升街道、社区、物业口碑。
分类宣传提前预热。在定点回收现场设置分类标识回收容器,引导居民准确细分纸张、金属、塑料、织物等可回收物。通过社区网格群、宣传展板、宣传单页及客服电话等渠道,鼓励居民参与回收活动,引导居民在家完成分类装袋或捆扎,实现前端分类回收,提高分拣效率。
收运车辆灵活调配。根据试点小区日常实际回收需求组合配置回收车辆,确保车辆装载空间充足且满足上门回收短驳需求。对于户数少、回收量约200kg的小区,配置电动三轮车;对于户数密集、回收量大的小区,组合配置厢车与三轮车,灵活调整。
刘潭一村小区可回收物便民服务现场,居民刘阿姨正提着一大袋旧纸板纸盒前来进行回收。刘阿姨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可回收物便民服务站,她已经不止一次把家里攒着的旧纸盒、旧报纸、饮料瓶等拿来进行回收了,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这里价格公示比较透明,也比外面的回收价格稍高一些,关键是足斤足两,纸板、瓶子攒在家中,小区里有一个点位可以每周回收,十分方便。”刘潭新村社区书记表示:“梁溪区可回收物惠民服务站采用足斤足两、价格公开、现场结算、应收尽收的工作模式,具有灵活性高、成本效益好、服务便捷、减轻物业精细化管理压力等优点。老新村中部分老年人习惯在楼梯道里积攒可回收物,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楼道消防安全和小区环境,物业上门管理也难免有小摩擦,在小区内设置定点回收点位,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梁溪区城市管理局环卫科科长惠春祥介绍,在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过程中,梁溪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充分考量居民投放习惯、结算需求、运营成本及场地条件等实际情况,探索出“定时定点回收为主,预约回收为辅,以车代库”的回收模式。“以车代库”模式可根据实际回收需求灵活调整车辆配置规格和数量,适应不同区域回收任务,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土地资源占用。居民不出小区即可投放可回收物,还可享受上门回收服务,便捷性和满意度显著提升。经过半年的实践观察,定点回收效果显著,居民逐步形成每周定点回收习惯,物业反馈楼道内堆积物明显减少,减轻了精细化管理负担。下一步,还将推动街道、社区、物业自上而下持续重视、监督与管理,将定点回收宣传融入日常垃圾分类培训活动。同时,通过完善法规政策、加强监管和激励措施,构建高效、便捷、可持续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