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白鹿镇坚持把“开门纳谏”作为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效。针对暑期农村儿童“无人照看、缺乏教育”难题,白鹿镇五里村以“围庐夜话”为抓手,开设暑期“爱心课堂”,切实将民生需求落到实处。
入夏以来,白鹿镇五里村“围庐夜话”座谈会上,村民反映集中的“暑期儿童托管难”问题成为焦点——“家长下班晚、孩子放学早,中间两小时没人管”“孩子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跑出去玩,安全隐患大”“想让孩子学点东西,村里没合适的地方”……一条条带着烟火气的诉求被逐一记录,迅速纳入白鹿镇“民生实事速办清单”。
针对“爱心课堂”需求,白鹿镇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市妇联、公益组织代表召开专题协调会,明确“需求导向、资源整合、公益属性”三大原则,将“爱心课堂”作为“开门教育”实践项目重点推进。在“围庐夜话”收集的具体建议基础上,白鹿镇联合庐山市妇联、一米阳光公益联合会等部门,迅速制定“爱心课堂”实施方案,从场地保障、课程设计、师资力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细化措施,确保课堂既能解决家长“看娃难”,又能为孩子成长赋能。
7月7日,五里村暑期“爱心课堂”正式开班。课堂内,孩子们的笑声与书页翻动声交织成夏日的乐章:绘本阅读区,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跟着老师闯入《小王子》的星球;手工制作台前,彩色卡纸在指尖翻飞,不一会儿就变出会“跳舞”的纸蝴蝶。最让家长们安心的,每节课都有志愿者全程陪同,教室角落的急救箱、门口的接送登记表、窗边的监控探头,每一处细节都写满“安全”二字。
“以前这时候我得请假回家做饭,现在把娃往课堂一送,我去地里干完活回来,娃不仅作业写完了,还学会了做纸花,这课堂真是办到我们心坎里了!”送孩子来上课的张大姐一边帮着整理手工材料,一边笑着介绍。
目前,“爱心课堂”日均服务儿童30余名,课程覆盖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安全防护等多维度,既盘活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资源,又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暑期托管与教育难题,成为村民口中的“暖心工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五里村暑期“爱心课堂”的落地,是白鹿镇以“开门教育”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缩影。下一步,白鹿镇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用“马上就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担当,推动更多民生项目落地见效,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文/图 查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