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甘肃讯(臧秀娟 通讯员 马志韬)大夏河,古称漓水,发源于甘南高原大不勒赫卡山南北麓,全长203km,流域面积7152平方千米,流经临夏市、在临夏县莲花乡附近注入黄河刘家峡水库,是黄河上游右侧的一级支流,是临夏市人民的母亲河。在大夏河流经的临夏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守护着大夏河的安宁,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近年来,临夏市公安局始终按照“巡防筑基、治理固本、宣传强识”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各辖区派出所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抓紧抓实抓牢河长制工作,完善规章制度,同时,全方位提升水域安全管理水平及完善生态环境的治理,为母亲河织就一张立体守护网。

“巡查值守”,严防筑牢安全“防护墙”
多元巡防,织就水域安全“防护网”。充分考量辖区水域的地理分布特征,科学调配巡防警力,精心规划巡逻路线与值守点位,实施“车巡控面、步巡查点、无人机巡察边”的立体化巡防策略。警车每日沿主干河道开展高频次巡查,以快速覆盖大面积水域,及时发现水面异常情况;步巡民辅警深入浅滩、弯道等复杂区域,不遗漏任何一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角落,进行细致排查;无人机利用高空视野和热成像技术,对隐蔽水域实施全天候监控,一旦有异常情况,能快速精准定位,形成“快速响应、精准定位”的巡防格局,确保任何险情都能及时被发现。对违规排放污染物、倾倒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细致检查。
深度治理,筑牢水域安全“压舱石”
以防护设施是否完好、警示标识是否清晰等为重点,既警示群众远离危险水域,也强化水源地保护意识,让安全与环保理念同步扎根民心。对辖区水域进行拉网式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排查精准登记、责任明确交办、整改限时完成、验收严格跟踪”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每一处隐患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切实夯实水域安全防护基础。

“宣讲”预防,增强防护群众“安全阀”
广泛宣传,激活水域安全“免疫力”。组织民辅警深入辖区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发放宣传单,以及警民联系群发布提示等方式,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矩阵,广泛传播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高辖区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民警还深入河道周边居民区,向群众普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倡导"保护河道、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河道保护的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大夏河综合治理的持续推进,大夏河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河鸥、野鸭等多种水鸟来此停歇、繁衍生息,也使得水鸟种群逐年增加。作为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活指标,候鸟总数的逐年增多和种类的日益丰富,标志着大夏河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美好前景。下一步,临夏市公安将持续优化举措,聚焦主责主业,全力守护大夏河生态廊道治安秩序,在引导辖区群众爱河、护河,共同参与水域综合治理的同时,对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安全等违法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为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供图:甘肃省临夏市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