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东山区大杨树社区手工灯笼坊内,暖光闪烁,居民李大姐送走取货快递员后,脸上满是满足。而几年前,对她而言,找一份既能顾家又能增收的工作还是奢望。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为。
党建引领破难题,闲置空间焕新生
面对居民强烈的就业增收需求,黑龙江省鹤岗市东山区工人村街道党工委将破解这一民生需求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关键抓手。经过深入调研与多次居民议事会集思广益,一条“老党员提议发展手工灯笼制作”的建议进入视野。街道党工委敏锐洞悉内在潜力,果断决策,将社区内原本使用率不高的健身房升级转型,规划建设手工灯笼坊。
通过“党建引领、社区搭台、企业助力、居民参与”的创新模式,成功引进宝泉岭农垦俪群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为项目提供全程技术支持与物料保障,让灯笼坊从构想变为现实,为居民在家门口就业打开了便捷之门。
机制创新消顾虑,灵活就业暖民心
项目启动初期,如何消除居民“不会做、怕投入”的顾虑、有效调动参与积极性成为关键。社区党委精准施策,一方面,协调企业技术骨干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升居民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无偿提供制作工具和基础原材料,彻底打消了居民的前期投入忧虑。社区党员更是率先垂范,主动承担起熬胶、打包、邮寄等辅助性工作,为生产环节顺畅运行保驾护航。
为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增收机制,灯笼坊推行“订单回收+计件算酬”模式。居民可根据自身时间和家庭情况,灵活选择在工坊集中制作或领取材料回家生产。明确报酬标准,实行多劳多得、报酬日结,极大激发了居民的生产积极性。还设立了“手工制作业绩榜”,清晰记录每位居民的生产成果。目前,已成功培训居民30余人,月均产量超过1万个,实现人均月增收1000余元。
多元赋能拓新局,共治共享谱新篇
手工灯笼坊的价值,不止于经济增收。它已悄然发展成为社区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新平台。居民们在协作制作灯笼的过程中,增进了沟通交流,手工灯笼坊已成为社情民意的“汇聚点”、邻里矛盾的“调解站”,社区凝聚力与治理效能在彼此交流中进步提升。
着眼长远发展,黑龙江省鹤岗市东山区工人村街道党工委正积极推动手工灯笼坊的转型升级与赋能增效。街道党工委书记带队考察原材料基地,引入效率更高的设备提升产能;社区党委则牵头在产品设计上求创新,通过添加彩灯、流苏等元素,不断提升灯笼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华灯初上,灯笼坊的点点灯火与夜空交相辉映,这灯光照亮了居民的笑脸,温暖了百姓的生活,更映照出了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坚定步伐。(来源:中共黑龙江省鹤岗市东山区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