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2003年,浙江省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现问题本源,创新性地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浙江省用一场延续二十年的“美丽坚守”,推动“千万工程”持续深化,迭代升级,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千万工程”背后的中国式乡村也成为了农村治理的“样板间”。这场美丽接力,支撑起中国式乡村的一次次跨越,也为蓄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了方向。
挽留古村古韵,弘扬人文乡愁。“千万工程”让千万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髓就在于中华文化的底蕴。中华文化扎根于中国乡村,正是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才孕育出的古村古韵。“千万工程”积极推广崇德向善、守望相助、互敬互爱、德行天下的 “好家风”,倡导 “家家有家训”“户户亮家训”。又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打造“三馆一台”,实现了文艺文化、教育教化、家德家风、乡愁乡风、礼仪礼节等精神要素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全村弥散。飘着的是千百年来中国乡村的精气神,落下的是“千万工程”创造的中国式新乡村。
聚焦大花园打造,彰显乡村新风尚。“千万工程”首先以“点”带动,以每个小家庭为单元,着力把千家万户庭院建成精美精致小品,以一家一户的小美,推动村域的大美。其次以“线”联动,把道路跟河流作为连接乡村的血管,打破村界,开展片区化、组团式美丽乡村建设。最后以“面”驱动,把整个县域作为整体,坚持全方位建设乡村的整体美丽。星灿月明霞彩照,安居乐业舞歌声。“千万工程”把中国乡村当作一个大花园来打造,呈现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探索未来乡村建设,描绘秀美乡村图景。“千万工程”是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也是描绘未来乡村安居乐业的图景。20年过去了,由当年的“数字浙江”建设发端,浙江抓住了数字化时代发展的机遇,在人本化、生态化基础上,将“数字化”定位为“未来乡村”建设的三大导向之一,为推动数字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与农村深度融合提供了方向,臂画出用智慧与科技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好愿景。
千万工程,久久为功。前二十年,“千万工程”引领了农村现代化,贡献农村治理的中国智慧。二十年来,浙江将一张蓝图绘制到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迈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后二十年,二百年,还有更久。迭代升级的“千万工程”,将不断谱写美丽中国新诗篇。(河北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