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莞城街道的一间温馨调解室里,东莞市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拥有16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党员社工刘玉平,正耐心倾听一对夫妻的诉求。今年5月,她多了一个新身份——“刘玉平调解工作室”负责人。这是东莞市首个以社工名字命名的个人调解工作室,也标志着社工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进入新阶段。
从受助到助人:用感恩之心传递温暖
刘玉平的童年并不轻松,家境贫寒的她在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完成学业。20多年前,她来到东莞,怀着回报社会的初心加入志愿者队伍。“我也曾被光照亮,如今更愿成为那束光。”2008年,她考取社工证,次年创办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走上专业助人之路。
作为一名党员,刘玉平始终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铭刻于心。她不断提升自我,先后获得社会服务管理硕士学位、社会工作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等资质,成为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观察员,并荣获“中国最美社工”“广东省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她说:“党员的身份时刻提醒我——群众的需要在哪里,我的工作就该到哪里。”
深耕调解:用专业与耐心修复人心
刘玉平意识到,基层家事纠纷往往涉及情感、法律、心理等多重因素。她带领团队深耕这一领域,创新运用“背靠背”沟通法,同时充当“关系修复师”和“心理治愈师”。
曾有一对夫妻因家庭琐事争执不断,甚至多次报警。刘玉平分别与双方深入沟通,从情绪疏导到理性分析,最终让两人和解;另一位母亲因儿子沉迷手机不上学、亲子关系破裂而求助,她通过“正面管教”读书会、家庭会议、心理辅导、社区资源整合等多项措施,最终让孩子重返校园,修复了亲子关系。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她说:“调解不是判断对错,而是修复人心。”
自2016年以来,她和团队累计处理矛盾纠纷超过300宗,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我们不仅要解决表面的问题,更要打开心结,让群众感受到党和社会的温暖。”刘玉平表示。
创新机制:“心理+法律+社工”多维介入
工作室创新建立“社工+心理咨询师+专家志愿者”协作模式,形成“评估-疏导-调解-跟踪”全流程服务机制。通过心理疏导平复情绪、法律咨询厘清责任、社工跟进消除隐患,真正实现从“事了”到“心解”的跨越。
例如,在一起父亲因管教方式不当导致孩子失学的案例中,团队联动妇联、司法、社区等多部门,提供心理辅导、教育支持、经济援助等全方位帮助,最终使家庭重回正轨。该案例被评为东莞市妇联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优秀案例。
党员先锋:做基层治理中的“螺丝钉”
作为党支部书记,刘玉平始终冲锋在前。十六年来,她带领300多名专业社工、超万名志愿者,服务覆盖东莞20个镇街,惠及群众超1000万人次。她积极参与民政部“牵手计划”和东西部协作工作,支援云南、湖北、贵州、广西、新疆等地社会工作发展,链接资源近百万元,培育在地社工人才,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2024年,她还推动成立东莞市首个关爱新就业群体公益基金,累计探访慰问外卖员、快递员等困难人员3566名。
正阳社工先后获评“全国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东莞市5A级社会组织”“东莞市五星级党组织”等600多项荣誉,党支部工作案例被评为“广东省社会组织党建优秀案例”。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从三个人的小团队发展到近400人的专业机构,从服务东莞到辐射全国,刘玉平的社工之路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基层治理不断完善、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的生动写照。“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她说,“作为一名党员社工,我的使命就是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党的温度和社会的关怀。”
如今,“刘玉平调解工作室”已成为东莞基层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而她依旧日复一日地奔走于街巷之间,以专业与温情继续书写“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的动人篇章。(通讯员:蒋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