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彬州市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突出多元支撑、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有序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拧紧“责任链”,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将发展村集体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构建市级领导包镇(街道)、镇街干部包村的责任链条。印发《彬州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指导意见》,明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实施村集体经济“百村提升行动”,进一步细化职能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凝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合力。通过双周例会定期调度,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承诺事项清单精准施策,形成“市委统筹、部门联动、镇村落实”的工作格局。
拓宽“人才链”,拓宽产业队伍新路径。按照地缘相邻、资源互补、产业相连等原则,统筹资金、资源、土地、人才等要素,组建村企联建型、村村互助型、产业牵引型、强村带动型、城乡融合型等5类15个联村党组织,覆盖40个行政村,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开展多轮专题培训,覆盖镇村干部、“四支队伍”等1000余人次。实施村级后备力量“雏雁培育”行动,动态储备632名懂经营、善管理的后备干部,制定政治锻炼、导师帮带、跟班学习等8项培养措施帮助快速成长。建成6个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及4个行业人才驿站,建设乡村人才信息资源库,开展乡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产业指导服务60余场次,累计培育乡土人才1500余名,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人才支撑。
延长“产业链”,打造集体经济新引擎。立足“稳粮、强果、兴药、扩菜”产业布局,精心打造万亩“吨粮田”、万亩有机苹果、万亩彬州梨、万亩中药材产业基地,打造豳风农文旅融合、新民现代农业、北极农业三产融合示范园3个,新建百吨级果品冷藏库17个库容15万吨、4.0智能选果线4条分拣能力10万斤,推进菊花、烤烟、黑小麦等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全域发展玉米、大豆等短期产业,实现“短中长”产业协同发展。引入多家龙头企业,推行“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底+分红”模式让群众享受多重收益。目前,彬州市成立合作社346个、农机托管中心9个,特色产业覆盖率90%,村集体“造血”功能显著增强。(陕西省彬州市委组织部 李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