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评论观点

承逸群之志,聚党员奋进之力

浏览:81014 次 发布时间:2025-07-25 10:28

“同志们!我死诚不足惜,唯望凡我同志,一心一德,群策群力,在一条坚固的革命战线上完成我未竟之业……”1928年4月,23岁的陈逸群烈士在南昌德胜门外就义前,将绝笔信藏于枕套。这封被同狱同志冒死传出的遗书,如今仍在铜鼓县陈家大屋陈列馆展柜中熠熠生辉。作为铜鼓县首任县委书记、宜春市首个党支部创立者,他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至今照耀着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奋进之路。

忠诚铸基,在平凡坚守中点亮信仰灯塔。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许多同志被迫转移,他却冒险返回家乡,继续投身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铁窗内,身戴16斤重脚镣的他,在敌人逼写“供词”的纸上,挥笔写下“铁窗生涯意中事,鼎镬甘饴冀能求。留得明月松间照,掣取干将铁雠仇!”以明其志。临刑前的遗书中,他更高呼“要在困难创痛中找出路,求光明!”尽显其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从创立宜春第一个党支部,为革命播撒星星之火,到在艰难困苦的斗争环境中始终坚定地领导革命工作,他对党的忠诚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领悟陈逸群烈士的忠诚精神,筑牢信仰之基。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通过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研读党的理论著作,在“学深悟透”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深刻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切实转化为日常工作中的实际行动。无论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还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都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忠诚干部。

勇毅担当,于荆棘征途上镌刻奋斗足迹。在革命低潮期,陈逸群展现出非凡担当。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进驻铜鼓,他连夜集结300余名工农骨干配合肃清反动势力,起义军转移后又默默坚守,在短短三个月内,他克服重重困难,重建了8个区党团组织。如今,广大党员干部应传承陈逸群的担当精神,勇于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面对基层工作中的“硬骨头”,如复杂的群众矛盾、艰巨的乡村振兴任务等,要敢于主动承担啃下这些“硬骨头”;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如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冲在最前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从失败中汲取力量,从成功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贴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务实且具创造性的实际行动,为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初心映民,以点滴实事汇聚幸福暖流。陈逸群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深入乡村,坚决镇压反革命,打击豪绅武装,为人民群众撑腰发声,让人民群众摆脱压迫和剥削。他积极创办铜鼓首家工农银行,为工农群众提供金融支持,助力经济发展。同时,他还建立平民学校、创办民众夜校和妇女识字班,致力于解决工人、农民子弟求学难题,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从夜校温暖的灯火到泣血的遗书,无不昭示着“鱼水情深”的为民真谛。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陈逸群为榜样,厚植为民情怀。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主动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冷暖。不仅要关注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如就业、医疗、住房等问题,还要关注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限时解决,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切实有效的行动,笃行不怠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永不止步、奋力前行。

当我们在陈家大屋抚摸弹痕斑驳的书桌,在泛黄遗书中读着“纸短情长,不尽如缕”的绝笔,猛然醒悟:忠诚是“背叛阶级”的觉醒火焰,担当是“满门忠烈”的血脉传承,为民是“夜校灯火”下的执手相望。新时代的“陈逸群们”,当以信仰之笔续写这未竟的诗行——只因“最后胜利定属于我们”的预言,正待我辈兑现。 (文/詹小库)

 

供稿:中共铜鼓县委组织部

责编:王俞航

审核:陈福源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承逸群之志,聚党员奋进之力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