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指出实践是理论基础,理论反作用于实践。国家管网集团以“最讲政治、最有信仰”为企业主标签,下属北京管道公司党委深耕“京旗红”党建品牌建设,实践与理论互促形成良性循环,成果亮眼。
今年9 月以来,该公司党建理论成果连获“四连彩”:
——9月26 日在南昌第四届新时代石油石化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交流会上,11 篇成果获奖且数量和质量居各参赛单位之首;
——9月28 日在长春 2025(第四届)企业党的建设论坛上,两项成果获评 “2025 年度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品牌还在南昌、长春两地作交流发言;
——10 月 15 日,《国企》杂志推出反映北京管道公司党建品牌的《“京”旗为什么这样红》报道,全面展示了“京旗红”党建品牌取得的成果;
——11月中旬,第十六届全国企业文化成果初评公示表明,北京管道公司凭借《“京”彩文化品牌建设的管理融合实践》脱颖而出,有望问鼎一等奖。
这家守护首都能源安全的央企,用党建引领筑牢了“首都城市供气生命线”的思想根基。
“党建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心点亮。”北京管道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善华这句话,道出了企业党建的初心。自划归国家管网集团近五年来,北京管道公司坚守“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企业宗旨,锚定集团公司“红色能源动脉”党建总目标,以“京旗红”品牌为核心抓手,将党的政治与组织优势,转化为保障能源安全的发展优势,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以理论与实践双驱动,交出“党建强、发展强”的亮眼答卷。
1
实践奠基——品牌初露锋芒
自划归国家管网集团以来,北京管道公司便肩负起服务国家战略、保障首都能源安全的重任。
公司党委深刻认识到,党建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深深扎根于保供一线,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作为保障北京95%天然气供应的企业,北京管道党委以“传承红色根基、承接管网之道、结合地域特色、引起内心共鸣”为思路,构建“公司——分公司——作业区”三级“京旗红”党建品牌矩阵,让党建品牌扎根保供现场。
“沙柳红”“同心圆”“擎旗护脉”……一个个充满地域特色和情感共鸣的党建子品牌,在榆林作业区、琉璃河作业区、内蒙古分公司等基层单位应运而生。
党员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浇灌忠诚,在荒漠中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管道防线。
榆林作业区的党员们年徒步巡线超过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半圈,他们的足迹遍布荒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沙柳红”品牌的坚韧与执着。
琉璃河作业区则以“同心圆”品牌为纽带,联动周边村镇,开展“管道保护宣传进万家”活动,覆盖群众2000余人,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管道保护意识。
如今,北京管道公司31个“党建+文化”阵地串起近5000公里陕京管道,“一方气的进京之旅”主题沙盘入驻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智慧管网气贯神州》科普视频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展映。34年来,企业累计为首都及华北70余城、1.2亿人输送天然气超7500亿立方米,圆满完成北京双奥、大国阅兵等重大保供任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亿吨,获国务院国资委“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的肯定。
北京管道以“京旗红”铸党建之魂,建强三级品牌矩阵,为首都供气生命线筑牢了红色根基。
这些实践不仅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后续的党建品牌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理论提炼——方法论促创新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北京管道公司在党建品牌建设过程中,注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方法论,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5+4”工作法。
“5+4”工作法源于《实践论》《矛盾论》,并在保供一线得到了充分验证和应用。该方法在管理层面抓“关闸分流、试点牵引、集中淬炼、标准执行、反思升级”,在任务层面抓“选育书记、主题党日、选树典型、价值创造”。
关闸分流:采用“四象限工作法”梳理任务,明确“本部统筹、分公司推动、作业区抓效”的责任分工,有效减少了无效台账,提高了工作效率。
试点牵引:选取5个作业区作为品牌样板,通过典型引路,形成“有名称、有方法、有案例、有故事”的标准化模式,带动了全公司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选育书记:通过“三懂三会三过硬”考核和跨区交流,提升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书记队伍。
主题党日:深化“主题党日+双建”,将主题党日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开展了大量技术攻关和安全管控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第四届新时代石油石化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交流会上,北京管道公司就《以“5+4”党建方法论强化“京旗红”党建品牌支撑实践探索》作交流发言,成为此次发布会上唯一赢得两次掌声的发言嘉宾,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成为破解党建与业务融合难题的“金钥匙”。
对此,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林莉教授指出:“北京管道公司胸怀‘国之大者’,党建温暖人心,他们的‘5+4’方法论令我受益匪浅!”
理论反哺——实践成效显著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北京管道公司将提炼出的“5+4”工作法迅速应用到实际的党建工作和保供任务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技术攻关:公司深化“主题党日+双建”,33对党支部结对开展“党建+技术攻关”“党建+安全管控”活动,最近三年申报专利93项、创新创效上亿元。其中,与沈鼓集团、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开展的“国产压缩机组智能运行产学研用”主题党日活动,攻克3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国产压缩机组智能控制在国际上实现弯道超车的重大科技成果。
保供效能:在“5+4”工作法的指导下,公司保供效能显著提升。2024年,分输下载天然气量同比增长22.22%,为首都及华北地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
员工激励:公司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57个党员责任区、28个党员示范岗覆盖关键岗位,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成为陕京管道安全平稳高效运营的坚强堡垒。在2023年北京140年未遇“7•31”特大暴雨引发的洪灾中,8个临时党支部连续奋战24日夜,党员带头跳进洪水抢护管道,确保了首都供气无虞。
品牌矩阵——三级联动应用
为了进一步深化理论应用,北京管道公司构建了“公司——分公司——作业区”三级“京旗红”党建品牌矩阵。
这一矩阵将理论成果深度融入各级党建工作中,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推进的良好局面。
公司层面:统筹规划,制定党建品牌建设的总体目标和策略,为全公司党建工作提供指导。
分公司层面: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实施方案,推动品牌建设在各作业区的落地生根。
作业区层面:根据自身特点,创建各具特色的子品牌,如“沙柳红”“同心圆”“擎旗护脉”等,通过具体实践进一步丰富和验证了理论成果的有效性。
通过三级品牌矩阵的构建,北京管道公司实现了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和精准施策,为保障首都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双优成果:行业标杆引领风尚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北京管道公司在党建理论和经营业绩上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形成了双优成果。
党建理论研究:近年来,公司形成了数十篇论文与理论成果,仅在第四届新时代石油石化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交流会上,就有11项成果斩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经营业绩提升:全面开放陕京管网,实现从“3+X”到“X+1+X”、从“坐商”到“行商”的华丽转身,托运商数量从开放前的9家迅速增长至今天的125家,下载点从之前的83个增长至目前的106个,陕京管网的冗余管输能力得到释放和利用,破解了各方发展难题,累计节约社会用能成本超过21亿元,让上下游各方享受到了国家管网改革开放带来的绿色发展红利。2021年天然气商品输量较划归国家管网集团前的2020年增长49亿立方米;2023年管输商品量达743亿立方米创纪录;2024年利润总额完成率112.74%。
公司以集团5%的管道里程、6%的资产总额,创造了15%的利润,连续多年获评集团经营业绩和党建考评A级。
“京才计划”全面激活人才培养工程“一池春水”,4名青年干部通过“旭航”计划跨岗锻炼,6名技术骨干参与“跨企业联合培养”。公司首次选聘4名“技术主官”,常态化举办“百问不倒”竞赛,技术技能人员参赛率超50%。公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公司制定“3+1+N”专项方案,持续深化“双百企业”改革,在完善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运作等方面取得突破,成为国家管网集团唯一一家获国资委“双百企业”“标杆”称号的单位,并在国资委2024年度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考核中助力集团公司获得满分,展现了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和示范作用。
“五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保障首都城市供气生命线永远在路上。”北京管道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善华的话语掷地有声。面对“十五五”规划的新征程,北京管道公司将继续以“红色能源动脉”为指引,持续深化“京旗红”内涵,让党建与保供同向、与发展同步、与员工同心。公司将继续强化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5+4”工作法等党建方法论,坚持理念实践双驱动,持续深化党建与中心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征程上,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保障首都能源安全、推动行业进步作出新贡献。(蒋万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