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基层群众务工难、创增收等问题,景洪市基诺山乡始终坚持以党建为根本统领,持续激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效能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度挖掘热带雨林生态禀赋与基诺族文化独特价值,创新构建“组织引领、产业筑基、就业惠民、文化赋能”四位一体发展体系,推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协同共进,成功探索出一条彰显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乡村振兴高质量路径。
组织领航,筑牢融合发展“强堡垒”
乡党委统筹擘画“党建引领+文旅融合”发展蓝图,以“一村一业”为抓手,精准推动4个村寨成功申报A级旅游村寨(旅游景区),实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突围。其中,巴朵村聚焦雨林探险主题,精心打造3条精品徒步线路,2025年初至今已接待游客12.8万人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超204.93万元;亚诺村深耕“攸乐古茶”品牌优势,通过举办“老博啦”茶文化节、茶艺展演等活动,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银厂上寨创新“村企联营”模式,倾力建设“雨林云海观光村”,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成功吸引高端客群入驻。同时,深化“党员+N”微网格治理机制,将全乡科学划分为293个网格,党员先锋队主动下沉一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扎实开展“送考下乡”等便民服务。2025年以来,已累计帮助149人顺利取得驾驶证,有效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良好氛围。
产业筑基,激活雨林经济“新引擎”
依托得天独厚的雨林生态资源与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基诺山乡大力培育雨林徒步产业,创新构建“村集体+企业+村民”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推行“523”收益分配模式(村民占比50%、村集体占比20%、企业占比30%),实现企业盈利、村集体壮大、群众增收的三方共赢格局。目前,全乡已成功引进企业46家,开发雨林徒步线路34条。2024年接待游客达37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311%,单年实现徒步收入328.6万元;2025年前9个月接待量再创新高,达54.7万人次,为村集体累计创收593.32万元。此外,积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促进攸乐古茶山一二三产业深度整合,打造“茶旅全链”精品路线,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村落文化保护传承。
就业惠民,拓宽家门口“致富路”
结合实情,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下单—机构培训—精准就业”联动机制,以雨林徒步产业为核心,辐射带动民宿、农家乐、生态康养等新业态发展,针对性开展“订单式”“小班实操”培训。2024年以来,累计举办劳动力技能培训23期、雨林徒步专项培训52期,覆盖人数超5700人次。组建60余人的本土师资团队,创新采用“老带新”“雨林实战”等培训方式,切实提升学员实操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发雨林徒步向导、后勤保障等岗位2000余个,成功培训专业向导1700人,带动群众年人均增收约5万元。同时,通过“山货进城”“节庆促销”等模式,借助“特懋克”节、“芒果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累计助农销售农产品超200万元,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文化赋能,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始终坚守“生态优先、文化为魂”发展理念,建立“巡查—整改—销号”环境闭环治理机制,全年累计整治农村垃圾1798吨,坚决守护雨林生态本色。大力传承弘扬基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培育非遗传承人22名,精心举办惠民文体活动43场,单场非遗展演即可创收500-1000元。加快推进特色民居改造工程,现已发展民宿27家、农家乐48家,联动打造“旅居经济”新模式。2024年,全乡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48亿元;2025年截至目前,文旅综合收入已突破1.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超5000万元。此外,1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互促共赢。
基诺山乡以“党建红”守护“生态绿”,将丰富的绿色资源高效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通过组织引领为产业发展赋能、技能培训为群众增收赋能、文化传承为乡村振兴赋能,实现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生态增值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云南省景洪市委组织部 孔得厅;基诺山乡人民政府 蒋秉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