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淝河镇:党旗飘扬映沃土 乡村蝶变绘新章

浏览:80128 次 发布时间:2025-04-30 14:40

在谯城区淝河镇东部,冯洼地村曾是个被贫困阴影笼罩的地方。50 公里外的亳州市主城区繁华热闹,而这里的 15 个自然村、20 个村民组,1314余户 4320 位村民,守着 9163 亩耕地,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1800 余名青壮劳力无奈背起行囊,远赴京津冀等大城市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操持家务的妇女。198 户脱贫户、16 户监测户,像沉重的石块,压在每一个冯洼村人的心头。但当党的阳光洒向这片土地,当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田野上吹响,冯洼村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蜕变之旅,书写着党领导下的乡村振兴传奇。

红色引擎领航,点燃振兴希望。冯洼村 119 名党员与 1 名预备党员,如同 120 颗闪耀的红星,在三个党支部、六个党小组的组织架构下,凝聚成照亮村庄前行的火炬。村两委班子 9 名成员紧密团结,3 名交叉任职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只有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村党委书记老南,年近花甲却干劲十足。他常常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走访,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每一个需求和建议。在一次走访中,一位留守老人拉着他的手说:“小南啊,咱村这路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我连门都不敢出。” 老陈把这话记在心里,回到村里立刻召开会议,研究道路修缮方案。在他的带领下,党员干部们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发动村民投工投劳,终于将破旧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只是冯洼村党组织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的深刻内涵。

常态化开展的党规党纪学习教育,让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以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让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们更新工作观念,从 “管理者” 转变为 “服务者”,积极为村民排忧解难,成为村民心中的主心骨。

产业项目发力,激活发展动能。在党的政策支持下,冯洼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以“盘活老三资、用好新三样” 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村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乡村振兴蘑菇大棚的建设,堪称冯洼村产业发展的 “里程碑”。过去,村里的闲置土地无人问津,杂草丛生。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多次到谯城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汇报争取,最终获得了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支持。项目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上阵,协调土地、监督施工,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占地 10 亩的蘑菇大棚建成后,不仅让闲置土地焕发生机,每年还为村集体经济带来 4 万元收益。更重要的是,它为留守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村民王大姐以前在家只能种种地,收入微薄,如今在蘑菇大棚工作,每月有了稳定的收入,她激动地说:“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烘干房的建设同样意义非凡。每到农作物收获季节,阴雨天气总是让村民们提心吊胆,辛苦种植的粮食一旦晾晒不及时,就会发芽霉烂,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冯洼村两委急村民之所急,投资建设了占地一亩、建筑面积 700 平方米的烘干房。建成后,种地大户们再也不用担心天气问题,烘干房有偿服务既保障了农作物品质,又为村集体经济增收 2 万元。一位种粮大户感慨道:“这个烘干房就是我们的‘及时雨’,党和政府真是为我们想到了心坎上。”

2017 年底建成的两座小型村级光伏发电站,更是冯洼村的 “阳光银行”。依托当地丰富的光照资源,光伏发电站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 40.3 万余元。这些收益一部分直补到户,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另一部分设立了 45 个公益岗,让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户老李成为公益岗的一员后,负责村里的环境卫生清扫工作。他说:“以前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没啥用,现在能为村里做点事,还能挣钱,心里特别踏实。”

此外,冯洼村积极盘活资产,将闲置的幼儿园、废弃小学出租,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如今,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从曾经的贫困落后村,变成了产业兴旺的富裕村。

民生福祉改善,绘就幸福画卷。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冯洼村在民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节节攀升。

曾经漆黑的村庄,如今路灯明亮如昼。每到夜晚,村民们或在路灯下散步聊天,或带着孩子玩耍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庄上空。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彻底整治,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清理,还修建了小花园、小广场,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一位老人笑着说:“现在咱村比城里公园还美,我每天都要出来转转。”

教育和医疗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村里协调资源,为村小学更新了教学设备,修缮了校舍,孩子们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学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卫生室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生定期为村民进行健康检查,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这些变化吸引了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大学生小张毕业后,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毅然决定回乡创办电商公司,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在他的努力下,冯洼村的辣椒、蘑菇等特色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还带动了村里的物流、包装等产业发展。

党建引领,共筑振兴之路。冯洼村的蜕变,是党领导下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只有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把党的政策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常态化开展党规党纪学习教育,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

(二)聚焦产业发展,激活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盘活闲置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冯洼村通过发展蘑菇大棚、烘干房、光伏发电等产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重视人才培育,汇聚发展力量。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冯洼村注重培育本地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社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人才,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人才返乡创业,形成了人才回流、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关注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让村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冯洼村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从贫困落后到产业兴旺,从破旧不堪到美丽宜居,冯洼村的每一处变化,都凝聚着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支持,都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在党旗的指引下,冯洼村正向着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大步迈进,书写着更加辉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张白 李娜)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淝河镇:党旗飘扬映沃土 乡村蝶变绘新章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