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智能互备系统为冷水机组提供了双重保障,其切换响应时间已缩短至15分钟以内,从根本上解决了单机故障导致全站停运的难题。”5月8日清晨,在河钢工业技术运营管理的新能源加氢站中控室,青年技术骨干陈军向团队展示了最新的技术改造成果,并通过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曲线进行说明。监控屏幕上,氢能供应曲线呈现出稳定的蓝色,这正是该青年攻坚队历时数月、经过上百次测试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该新能源加氢站采用“3+3”压缩机组模式,即三台氢气高压压缩机和三台氢气低压压缩机各由一组冷水机组提供冷却。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潜在的风险:一旦其中一组冷水机组发生故障,将导致对应压缩机组停运,进而可能造成加氢站停产。由于配件采购周期长、维修时间不可控,这无疑给加氢站的稳定运营带来了挑战。
“我们必须找到万全之策!”加氢站的青年职工们不甘示弱,主动请缨,成立了技术改造攻坚小组,决心攻克这道难题。“我们必须把每个环节都搞清楚,才能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攻坚小组核心成员孙铄回忆道。经过数周的深入调研与分析,攻坚小组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们决定为冷水机组设计一套“双保险”机制,即使其中一组出现故障,另一组也能迅速顶上,确保加氢站的正常运行。
经过数月的持续攻关,攻坚小组成功实施了串联改造工程。全新的冷水机组系统能够智能切换,互为备份。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将系统切换响应时间精确控制在15分钟以内,大大缩短了故障恢复时间。“现在,即使一组冷水机组出现故障,我们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切换到另一组,确保加氢站的正常运行。”陈军自豪地说道。
加氢站的这项技术改造,充分体现了青年职工聚焦产线、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加氢站的稳定高效运营保驾护航,也为氢能源产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者: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