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甘肃讯(臧秀娟 通讯员 李玉秀)在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吾悦广场警务站和各个派出所,都设置有一间“家事直说站”,这里不仅是大家公认的矛盾纠纷终点站,还是最信赖的说理地儿。
“来这儿的老百姓都是咱民警的家人,老百姓的家事就是咱们民警的家事!”今年上半年,安宁分局通过10个“家事直说站”,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00余起,化解率高达99.7%,辖区治安、刑事警情同比分别下降53%、41%,在基础牢、发案少的双向奔赴中给予了广大群众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气话留给空调吹散,和解伴着茶香沉淀
“您二位先尝尝这清热败火的菊花茶,咱就坐这儿慢慢说。”安宁吾悦广场警务站内的“家事直说站”,站长赵俊杰微笑着把茶杯递到商户任女士和李先生手中。桌边绿萝垂下藤蔓,屋角空调吹散暑气,墙上的“和为贵”三个字也为室内平添了几分清凉。十分钟前,这对“商业邻居”还因经营噪音激烈争吵,此刻却在软椅围坐中解除了隔阂。
“隔壁练琴的孩子们跟我家的差不多大,其实也挺辛苦的……”任女士看着“家事直说站”里的毛绒玩偶,似乎有些感慨。李先生则在赵俊杰的鼓励下,主动提出“降噪计划”:“我的琴房加装隔音棉,在您艺术工作室的创作时段,我把课程改为乐理知识。”任女士也终于向李先生展露笑容:“加装隔音棉的费用,我也愿意承担一部分。”
这样的矛盾纠纷化解每天都在警务站内上演。“家事直说站”设立以来,警务站辖区街面矛盾纠纷的调解成功率提升了76%。看着冰释前嫌的当事人,站长赵俊杰笑着总结:“气话留给空调吹散,和解伴着茶香沉淀。”
情理法中有大数据,平安之路有加油站
安宁西路派出所的“家事直说站”里,社区民警、网格律师、司法助理正认真梳理一份老宅房产分割协议——此前两兄弟同时报警,指责对方“强占强夺”。派出所矛盾纠纷“四色预警”平台很快识别匹配,迅速启动“1234”警调对接机制,并调动退休“老警官”一同加入调解“生力军”。
在与兄弟二人反复沟通、释法讲解后,焦点落在了老宅堂屋的归属权。一直在旁凝神聆听的“老警官”俞学忠一语千钧:“30年前老宅失火,我还救过你们两个小子,要我说,堂屋保持原样,供奉先人牌位,永不分属个人,让你们时刻谨记敬重先人,更不能忘兄弟情义!”一时间,泪水在兄弟二人的眼眶里打转:“俞叔,听您的……”
“现在的‘家事直说站’,是矛盾纠纷化解数字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加油站’。”派出所副所长傅成虎比喻得很生动,“智能算法自动预警、警调对接释法明理、老警官们开口讲情,在传统与科技的碰撞中,几乎100%的矛盾纠纷都能找到化解出口,让群众‘最多跑一趟’。”
防治相依善治循环,共创共享同绘枫景
“李警官,小区物业同意装户外充电桩了!”怡园小区的吴先生兴冲冲地来到银滩路派出所“家事直说站”。两个月前,他因电动车进楼问题与保安发生争执,如今却成了小区安全监督志愿者。民警李泽笑着翻开台账:“这已经是本站通过矛盾纠纷化解,成功‘孵化’的第21位‘平安合伙人’。”
“就像抽掉积水预防蚊虫。”在派出所副所长张伟看来,及时解决风险隐患,就是“主防”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所在,每化解一起矛盾纠纷,就可能预防一起甚至多起案件,在此过程中解放的警力和发展的民力正转化为无形的基层治理能量,让社区民警的入户时间增加了50%以上。
“目前,我们银滩路派出所还在持续与街道社区、物业保安、志愿服务等力量共同探索创新,计划将‘家事直说站’打造成‘社区情感枢纽’。”张伟的眼神中透露着自信和希望,“从群防群治力量中培育20名‘家事诊断师’,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区便民为民服务像蒲公英一样散入街巷,让平安的种子落地生根。”
尾声
警灯闪耀的警务站里走出和好如初的当事人,年过花甲的“老警官”用方言俗谚融化坚冰,争执不休的邻居握手言和成为平安志愿者,“家事直说站”正在用独有的方式,为枫桥之路上的追“枫”者们加满动力:真正的平安密码,藏在热气腾腾的生活褶皱里,写在将心比心的岁月便笺上。
供图:兰州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