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甘肃讯(臧秀娟 通讯员 裴利锋)七月暑气渐盛,甘肃省清水县永清镇东关社区温馨和谐、暖意涌动,社区里像幸福花园、毓秀嘉园、南苑豪庭、金都聚富新城等大型小区就有16个,居住着4138户人家,常住人口12580人,未成年人占50%以上。
近日,清水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联合东关社区警校启动暑期安全教育,一场场由民警、社区志愿者与学校共同打造的“安全必修课”,通过“案例警示+场景模拟+机制保障”三维模式,将防溺水、防诈骗、交通安全等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可感知、能运用的生活技能,为青少年暑期安全撑起“保护伞”。
“沉浸式”教育让安全知识长出“触角”
7月6日的首场安全课堂,便吸引了充国小学50余名师生参与。“大家看这个动画里的小男孩,因为偷偷和同学去野外池塘游泳,脚被水草缠住后越陷越深……”课堂上,民警李敏刚播放的防溺水警示短片让孩子们屏息凝神。随后,他结合去年发生的一起未成年人溺水险情,拆解“六不准”原则的现实意义:“就像咱们县城西边的牛头河,看着水浅但底下有暗流,绝对不能私自下水!”
针对青少年易受骗的特点,民警刘凤娟带来了更具代入感的案例:“上个月,咱们县某中的一个同学在游戏里收到免费送皮肤的链接,点进去后不仅没拿到皮肤,家长的银行卡还被刷走了2000元。”她现场演示了“虚假中奖”“游戏代充”等诈骗话术的套路拆解,并用不点击、不透露、马上报“三步应对法”强化记忆。
交通安全环节的“实景课堂”更让孩子们兴致盎然。志愿者在地面贴出斑马线、红绿灯标识,孩子们轮流扮演“行人”“司机”,在“闯红灯被志愿者拦下”的情景中,深刻理解“一盔一带”“过街看灯”的重要性。
警社校联动从“小课堂”到“大防护”
今年1月挂牌的东关社区警校,藏着社区治理的巧思。清水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将“社区警校”打造成警民联系交流“新平台”,通过整合物业企业负责人、小区党组织、居民小组、业委会等力量,组建了一支“平安义警”队伍,将辖区精细划分为10个网格,58名义警每天走访下沉网格,在做好矛盾化解、巡逻防控、宣传防范、服务群众等工作的同时,居民也可以随时反映诉求、发表意见,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了以“小课堂”推动“大平安”。
此外,社区警校也是平安宣传“新阵地”,实行“1+3+N”运行模式:“1”即派出所统筹协调,“3”指社区、学校、家长三方联动,“N”则涵盖志愿者、业委会、商户等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实践—反馈”的全面闭环。7月7日,毓秀家园小区的实践课堂引来120余名师生家长,民警发放的宣传资料中不仅有安全知识,更附有危险水域地图、诈骗举报电话、社区应急联系卡等。课后的业主微信群里,孩子们对“独自在家时有人敲门该怎么办”“遇到溺水者如何利用竹竿施救”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长效守护让安全融入日常生活
据了解,清水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已联合辖区7个社区制定暑期安全计划。每天开展1次“流动安全课堂”,民警带着展板、道具走进广场、小区、村组,哪里有孩子聚集就把课堂设在哪里;每周组织1次“家长安全见面谈”,民警用本地案例拆解监护漏洞;更贴心的是科技赋能的“隐形防线”,联合水务部门在危险水域加装智能警戒摄像头,一旦检测到人员靠近,将自动发出语音警示并同步推送至民警手机,形成“智能提醒+快速响应”的双保险。
“安全不该是冷冰冰的规定,该像夏天的风一样,自然融入孩子的生活。”民警李敏刚的话,道出了社区警校的初心。当暮色降临,东关社区的路灯亮起,巡逻的义警、广场上教孩子识别诈骗的民警、家长群里分享的安全小贴士,共同勾勒出一幅温暖的守护图景。这里的夏天,既有阳光的热烈,更有被细心编织的安全感,伴着孩子们的笑声,稳稳托举着成长的每一步。
供图:清水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