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孙百安博士:一笔绘乾坤

浏览:78281 次 发布时间:2025-07-17 19:31

(孙百安2021年慈溪画院)

引子:冬夜橱窗前的命运转身

(记者:洪斌)1982 年的冬夜,寒风凛冽,杭州这座江南古城被寒冷笼罩。然而,在杭州书画社那扇温暖明亮的橱窗前,17岁的体育生孙百安却宛如被定格了一般,久久伫立。那是一则业余美校的招生广告,透过橱窗的暖光,在他眼前泛着微弱却又无比灼目的光。对于孙百安来说,这广告宛如命运之神无意间撕开的一道裂缝,刹那间,那从未曾知晓的艺术世界便带着无尽的神秘与魅力,涌入他的眼眸、他的心底。

杭大体育系的塑胶跑道上,年轻的孙百安正为了短跑训练而挥汗如雨。每一次起跑、每一次冲刺,肌肉都在有节奏地紧绷与舒张,那是体育赋予他的独特 “肌肉记忆”。然而,当夜幕降临,他却并未停下奋进的脚步,而是跨上车,朝着杭州业余美术学校的方向疾驰而去。

四十余年的岁月悠悠流转,当初那个在寒风中因偶然看到招生广告而心动的少年,如今已成长为在国画领域声名远扬的艺术家。成为中国美院博士、慈溪画院执行院长和美协主席的他, 与当年那个冬夜橱窗前少年因心动而加速跳动的心脏遥相呼应,仿若时空错置般重叠在一起。这一场看似偶然开启的艺术奔赴之旅,历经漫长岁月的沉淀与磨砺,终成为了传奇般的庄严宣言。

(孙百安《真龙 》 375x125)

(孙百安《满屋清风》180x72)

跨界突围:肌肉记忆与笔墨韵律的共生

1,刀笔双修:田径场上的艺术觉醒

1984 年的暑期,孙百安报名参加了浙江美院举办的浙江省业余联校美术分校,学习书法篆刻,在书法篆刻班里,一支毛笔,一本字帖;一方石料,一把刻刀,便是他的全部世界。刻刀在手中宛如有了生命,随着他的心绪起舞,那篆刻于印石之上的 “蛙鸣”“悟妙” 印文,仿佛带着几分顽童般的灵动与俏皮,将他内心的率真与质朴毫不掩饰地展露出来。而命运也在这刀石交错间,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悄然之间,为他奠定了 “四艺通贯” 的根基。

(孙百安篆刻 《雄浑》6x6 )

(孙百安篆刻《山谷》4x4 )

篆刻的刀锋所蕴含的锐利与果敢,书法的韵律里流淌的节奏与气韵,绘画的气韵中散发的灵动与意境,在他的心田里生根发芽,交织融合,从此成为了他艺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训练与艺术创作,看似毫不相干的两条道路,却在这名为 “孙百安” 的生命轨迹里,碰撞出了最为绚烂的火花,开启了他独一无二的艺术人生。

2,推车夜话:闵学林的薪火传递

南山路,那条有着参天梧桐的街道,见证了无数艺术青年的成长与蜕变。夜色中,梧桐树影婆娑,在地面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闵学林推着车,与弟子孙百安并肩而行,那温和却又饱含智慧的话语,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孙百安的心田。“什么是大师?所谓大师就是用笔墨阐述自然,妙肇自然”“一个画家,一辈子只是在画一幅画而已”“书画同源,绝非仅仅停留在技法层面的相似,而是源于一种血脉相通的内在联系。” 闵学林的话如醍醐灌顶。

孙百安若有所思,当他再次面对宋画《双喜图》时,心中已有了别样的领悟。他将体育训练里对肌肉的精准控制力,巧妙地融入到绘画的笔触之中,那兔毛勾勒的细腻笔法,在宣纸上勾勒出鲜活灵动的线条。刹那间,他似是穿越了时空,与古人对话,顿悟到 “笔力即生命力” 的真谛。爆发力与文人画的含蓄,在他的笔下,达成了奇妙的辩证统一。

中国美协秘书长刘健在目睹他的作品后鼓励有加:“在他的画作中,那种不可抑制的爆发力与对严谨细节的极致把控并存,尽显画家的胆魄与才情。” 这既是对他艺术风格的高度赞誉,也是对他跨界融合艺术与体育所取得成就的肯定。

3,博士攻坚:37岁的学术破壁

2002 年,37 岁的孙百安以 “高龄学徒” 的身份,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研究生学位班。每天清晨八点至夜晚十点,那漫长的十几个小时,他全身心地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历代花鸟画大家的真迹,成为了他每日临摹的圭臬。两年时间,他几乎临遍了他们的经典之作,一遍又一遍,笔墨在纸上舞动,心灵与古人的距离也在不断拉近。

(孙百安临 崔白《双喜图》局部)

(孙百安临 恽南田《菊花》)

2007年,42岁的孙百安再次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方向博士。历经数年的沉淀与积累,到了 2011 年,他的博士论文《晋唐绘画应物象形研究》出版,从晋唐时期顾恺之、宗炳、王微、谢赫、姚最和张彦远画论中选取有关“应物象形”的理论,用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方法,结合各时期的主要绘画作品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从绘画发展史的角度客观地论述和阐释“应物象形”这一理论命题从产生到完备的过程中,各家对其不同的认识和见解,梳理和归纳出不同时期的”应物象形”思想和方法,构建古典意义上的以写形、传神、达意为一体的“应物象形”的理论体系。这既是对“应物象形”在晋唐时期的系统解读,又为唐以后“应物象形”的现代性变异提供比照。

他在论文中提出了“如果把中国画的形似比作写实,那么中国画的写实也是以‘真境逼而神境生’为目的的,因此,中国画是传神写意的写实画,又是写实传神的写意画” 在答辩会上,刘国辉教授听闻他的论述后,感慨万千:“这些话是经典,这个题目极具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只是未曾想,竟由一位花鸟画博士完成。” 这既是对他研究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他学术勇气的高度赞扬。

在艺术的道路上,孙百安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一次次突破自我,跨越重重难关,实现了从体育生到国画博士的华丽转身,为自己的艺术人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孙百安《悬崖百丈冰》138x68)

笔墨密码:大写意的当代转译

1,“追汉” 气象:霸悍与清逸的共生

2005 年,中国美术馆展厅内,一幅八尺水墨《芭蕉》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那狂放不羁的笔触,如同徐渭再世,将芭蕉的磅礴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批评家孙克驻足良久,感慨地称赞其有着 “徐渭遗风”,仿佛在这幅画中,看到了古代大师的影子。

而在另一幅小品《梅兰清供》中,孙百安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疏影横斜的兰草,那清幽的意境,如同宋人笔下的雅韵,徐徐在观者眼前展开。有专家对此评价道:“他的作品巧妙地融合了汉唐气魄与诗经清趣,在霸悍与清逸之间达到了绝妙的平衡,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运动员时期所练就的爆发力,在他的笔下被驯化为收放自如的笔势,既能书写豪迈之情,又能抒发婉约之意。

他的画作,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与现代,让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也让人们看到传统笔墨在当代艺术家手中所绽放出的别样光彩。

2, 四艺通贯:文人画基因重组

(孙百安《四君子·兰》68x68)

(孙百安《四君子·菊》68x68)

2015 年,《梅兰竹菊》四条屏问世,那四幅尺寸为 95×29cm 的画作,以金石笔意为灵魂,篆刻刀锋的锐利、张旭草书的韵律、王冕诗题的雅致,完美地熔铸其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 孙百安堪称诗书画印全才,他将传统艺术从简单形式上的拼贴,升华为血脉交融的有机整体,为当代文人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他的笔下,诗、书、画、印不再是各自独立的元素,而是相互交融、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这种 “四艺通贯” 的创作理念,不仅展现了孙百安深厚的艺术功底,更体现了他对传统文人画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创新传承,让古老的文人画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3,青瓷为纸:秘色釉中的乡愁

(孙百安《日日报平安》 250 x125)

2021 年,孙百安在 “青红皂白” 作品展中,首次大胆尝试将水墨与青瓷相结合。那光滑细腻的青瓷表面,成为了他挥洒笔墨的全新画布。他与非遗传承人孙威携手合作的《玉盘杨梅为君设》,在上林湖青瓷传承园惊艳问世。紫红的杨梅泼彩,在类玉如冰的青瓷釉面上肆意流淌,色彩的碰撞与融合,如同一首动人的诗篇,诉说着慈溪这片土地的故事。

当千年秘色瓷遇上孙百安的水墨艺术,从此,秘色瓷不再只是古老的工艺品,而是有了新的生命,开始讲述属于慈溪的独特故事。 孙百安的这一创新之举,不仅传承了古老的青瓷技艺,还赋予了其新的文化内涵,让传统工艺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绽放出新的光芒,也让人们对家乡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认同与热爱。

乡土铸魂:月是故乡明的文化自觉

1,拒绝西湖:小城的孤守

2011 年,孙百安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抉择。一边是杭城一些高校的邀约,那里有着优渥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另一边则是回家乡慈溪。面对这看似艰难的选择,孙百安却在心底有着自己的坚守。  他深知自己的根在慈溪,自己的艺术灵感源泉也在那片熟悉的土地。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归家乡慈溪,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创作与沉淀。 慈溪的菱角、杨梅等寻常风物,成为了他笔下极具特色的美学符号,他将地域符号通过艺术创作升华为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象征。

在杭州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大都市与生他养他的慈溪小城之间,孙百安选择了后者,他愿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以自己的艺术创作守护家乡的文化根脉,让慈溪的文化在艺术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2,慈溪风物志:乡土的诗性重构

在孙百安的画作中,常常可以看到慈溪的风物。《慈溪风物》册页里,胜山菱角以其锐利的构图,展现出独特的美感;鸣鹤雷笋的湿笔皴擦,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泥土的湿润与生机;崇寿辣椒的朱砂点染,则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孙百安用他的画笔,将那些原本平凡无奇的乡土元素,赋予了文人画的高雅格调,让它们在艺术的殿堂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孙百安《慈溪风物》 28x22x9)

在他的创作中,乡土不再只是背景,而是成为了主角。他用艺术的形式,重构了乡土的诗性,让人们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也让慈溪的风物在艺术的画布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3,艺术共富:文脉的接生者

慈溪画院执行院长,慈溪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一个是事业单位,外聘108位画师;一个是社会团体,500位会员。孙百安身兼两家法人,他把自己职责定义为‘文脉的接生婆’,“团结班子,服务大家”是他的工作宗旨,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更多艺术的种子在慈溪的乡土大地上更好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传承文化血脉,推动文艺发展,他的努力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更多的文化活力与精神富足。

理论破壁:重勘画史坐标

在中国美院的画室里,孙百安书画并进。诗印同修。

在学术领域,孙百安同样有着卓越的成就。他14万字的博士论文《晋唐绘画的应物象形研究》获 2011 年度中国美术学院优秀博士论文。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标志性成果规划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

《<贞观公私画录> 考》《集古出新 —— 论米芾、王铎的成功之路》《论传移模写》《中西绘画时空意识散谈》《论骨法用笔》《采真之游》《随感》《论顾恺之的阿堵传神》《类之成巧 —— 山水画的写形方法》等学术论文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

孙百安用自己的学术研究,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血液,推动了学术研究的不断进步,也让人们对古代绘画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慈溪画院画室内,白茶的热气袅袅升起,弥漫在空气之中,带来一丝温暖与宁静。孙百安静静地凝视着自己新作《清风满屋》。

窗外,翠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日日临窗对竹景,满屋清风未觉贫。

远处,上林湖的秘色瓷胚正被小心翼翼地浸入釉缸,窑火即将点燃。那即将燃起的窑火,如同孙百安心中对艺术的热情,永不熄灭,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照亮他在艺术道路上前行的脚步,见证他更多的艺术创作与探索。

文脉传承,宛如千年星火,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寻找着甘愿燃烧的躯体。而孙百安,便是那个承载着星火,让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出璀璨光芒的传承者与开拓者。

跋:星火长明

孙百安,这位曾在冬夜橱窗前驻足的体育生,以田径场上练就的爆发力,无畏地冲破了学科的壁垒,在艺术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他用博士论文的锋刃,剖开了千年画论的迷雾,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他将慈溪的杨梅、越窑青瓷等乡土元素淬炼为独特的美学符号,创造出《玉盘杨梅为君设》这等乡土史诗般的艺术佳作,让家乡的文化在他的画笔下得以升华与传承。

他践行着自己的理论箴言:“西画写自然之境,中国画造理想之境。” 以笔为篙,以墨为舟,在历史的长河中奋力撑开一片属于东方美学的航道。他让秘色瓷釉承载着丹青的呼吸,令八尺宣纸上的泼墨之声在法兰西大地上响彻云霄。

孙百安的艺术人生,是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历程。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在这条艺术之路上砥砺前行,让那青瓷窑火中的星火,永远长明不熄,照亮更多人的心灵,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愿孙百安的艺术之树常青,愿他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永远炽热,愿他在未来的创作中,带来更多震撼人心的作品,让东方美学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永不磨灭的文化瑰宝。

(孙百安2009年在美院)

孙百安,男,1965年2月生于浙江慈溪,1982年底进入杭州市业余美术学校师从闵学林等学习中国花鸟画,1984年暑期又赴浙江美术学院"浙江省业余联校美术分校书法班"研修书法篆刻,198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体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后分配至慈溪市青少年宫工作,1987年筹备成立慈溪市青年书画影协会并任秘书长,1993年牵头筹备慈溪市青年美术协会并担任主席;2002-2004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师从闵学林教授深造,2007年考入该校中国画系花鸟专业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方向博士,201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闵学林、曹意强教授),2015年调入慈溪画院;现为慈溪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慈溪画院执行院长及研究馆员,兼任浙江省书法研究会主席团成员、浙江大学校友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著有《晋唐绘画的应物象形研究》《孙百安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专著,举办过"月是故乡明"孙百安作品展、应物象形孙百安小品展、青红皂白孙百安作品展等个展。

(本文作者洪斌,作家、诗人、评论家,兼任客座教授、媒体总编,累计发表文学作品700余万字,其诗作荣获2023年首届"春华杯"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孙百安博士:一笔绘乾坤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