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焦新就业群体健康服务的探索中,滕州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打造“友好医院”,精准破解新就业群体健康诉求,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服务新生态。
高站位布局:筑牢“友好”根基
以顶层设计为先导,制定新就业群体“友好行动”实施方案,出台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十四条措施。明确“友好医院”创建标准,从组织协同、服务供给、硬件建设、优惠项目等维度规范建设。召开3次新就业群体联席会议,整合行业党委、街道、医院等资源,签署党建共建协议,为新就业群体健康保障锚定方向。
全维度服务:打造“友好”样本
依托城市医疗资源,建成3处“友好医院”,并按创建标准,增设免费饮水、休憩等8项基础功能,划定专属停车位,畅通就医通道。目前,各友好医院已构建11大类94项专属医疗服务矩阵,建立周期体检机制,为超2000名新就业群体筑牢健康屏障,让“友好”可触可感。
共融式治理:激活“友好”生态
发挥3支友好医院志愿服务队作用,创新基层治理“点单式”服务,开展送药、义诊200余次,化身社区医疗“好帮手”。出台积分管理激励办法,以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奖品,构建“友好”循环治理模式,让新就业群体从健康服务受益者,转变为基层治理参与者,实现“友好”生态共融共促。(滕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刘玉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