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四川达州讯(杜靖宇 报道)四川达州市渠县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创新推行“坐诊卫生室+入户巡诊”双轨服务模式,融合智慧医疗手段,着力构建全方位基层健康服务体系,切实破解了乡镇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民生难题。
一、定点坐诊:打造“步行500米”健康服务站,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创新构建“县级专科+乡镇全科”医疗团队组建模式,整合县级医院内科、儿科、中医科等专业骨干与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组建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医疗服务队伍。依托各村卫生室(服务站)设立常态化坐诊点,结合乡镇居民生活习惯,科学避开传统集市日,每周定时定点开展诊疗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医疗团队不仅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更注重慢性病规范管理,涵盖病情复查、治疗方案优化及个性化用药指导等精准服务,有效实现“看病就医不出五百米”服务圈。曾经看病单一的村卫生室,由此升级为群众身边的“微型医院”,让乡镇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县级医院同等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流动巡诊:织密特殊群体“健康防护网”,实现医疗服务从“被动接诊”向“主动服务”转变
各乡镇卫生院以医共体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将辖区划分为多个责任片区,明确各医疗团队的服务范围与职责,实行“一区一责”的精准管理机制。积极推行“线上反馈+线下服务”模式,在网上提前公示驻村医生信息及坐诊时间,引导群众有序就医。同时,针对行动不便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预约上门巡诊服务。半年来,全县共累计开展流动巡诊服务7900余人次。该模式有效扭转了基层“被动接诊”的传统模式,建立起“主动服务”的新格局,有效缩短了急症患者的救治与用药时间,为乡镇居民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护网”。
三、智慧医疗:构建健康“云守护”体系,为慢病管理插上“智能翅膀”
渠县依托四川省健康云平台,建成覆盖全县居民的健康数据动态监测系统,创新实施“红、黄、绿”三色分级监管机制,推动慢性病管理模式由“人工随访”向“智能预警+精准干预”转变。通过该体系,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慢病规范管、健康有保障”的基层服务目标,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0.5%,基层健康服务效能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