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高标准引领,高质量答卷!青岛经验获全国认可

浏览:78736 次 发布时间:2025-10-14 13:18

本网青岛讯  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有关情况。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龙健,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海林,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宇震,海尔集团公司国际标准总监徐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加强标准化工作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十四五”期间,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按照山东省标准化创新发展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高水平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实施“标准化+”战略行动,创新构建“1+3+6”标准国际化模式,成为全国首批通过验收的7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之一,标准化工作不断实现新跨越、新突破,持续走在全国城市第一方阵,为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标准体系建设更加健全。围绕绿色低碳、海洋经济、乡村振兴、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标准研究,加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企事业单位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01项,占历年参与总数的42%。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270余项,年均增长25%,数量是“十三五”时期的2.6倍;国家标准参与度达到了15.8%,比“十三五”时期提高了6.3个百分点。目前,我市承担国际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27个,占全省总量43%,居计划单列市第一;注册的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专家65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专家488人,居全省第一。承担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达到15类、98项,数量和类别均居全国城市前列。组织开展省级和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560项,制定发布市级地方标准59项、农业标准规范230余项。在全国率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并于去年升级为2.0版,涵盖基础通用、碳减排、碳清除和碳市场四个标准子体系,收录各类标准4414项。研究发布乡村振兴、基本公共服务和海洋及相关产业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涵盖各类标准12100余项,为重点领域标准制定提供指南,为产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公共服务领域提供技术标准引领。

二、标准政策保障更加完备。持续加强政策措施供给和财政资金支持,为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规划战略方向、提供坚实保障。一是政策供给保障方面。2022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对全市标准化工作进行系统规划;“十四五”时期,市政府先后出台《青岛市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青岛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提升实施方案》《青岛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对加快推动重点产业标准更新升级,打造先进性地方标准体系等作出部署;市市场监管局先后印发涉及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市级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管理、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等政策文件,共同组成标准化工作政策保障“四梁八柱”。二是发展措施保障方面。市委、市政府将“标准制定和标准化试点”纳入对区(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引导推动各区(市)积极推进标准化改革创新发展。三是资助资金保障方面。出台《青岛市标准化创新发展资助奖励办法》,2021年以来市级财政对2148个标准化项目提供了7098万元资金扶持,各区(市)也出台了相应配套支持政策,调动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标准引领产业发展更加有力。紧密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和“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引导“青岛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接轨。一是突出先进标准引领。在智能家电、装备制造、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组织69家企业制定122项企业标准,参与国家标准“领跑者”制度试点,提升了行业领域标准“话语权”。持续开展“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培育引导6批45项产品执行全球、全国领先标准,让高水平“青岛标准”为高质量青岛产品和服务“代言”。二是突出国际标准突破。海尔集团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20余项,成为中国提出国际标准提案最多的家电企业。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青啤数字化车间等标准成为全球行业标杆。中车四方牵头制定使用面部识别支付的智慧交通国际标准,承建的印尼雅万高铁、埃及城郊铁路等国外大型建设项目运用中国技术标准,推动中国产品和服务标准“走出去”。三是突出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承担家用电器、青岛融合2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任务,获批物联网、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水产品质量与安全3个国家标准验证点和智慧港口1个交通运输行业标准验证点,为全国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标准创新和国家标准研制提供服务。四是突出未来产业发展。海信等有关单位参与制定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动力锂电池、海洋能等国家标准,在细分赛道专业领域取得标准引领新进展。组织优势企业参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相关国家标准制修订191项,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家“两新”部际联席会议在工作简报上刊发。

四、标准赋能公共服务更加有效。在公共服务领域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强化典型标杆培育。国家级“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标准化试点”,凝练经验形成《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工作规范》地方标准,相关内容模式写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和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牢固树立监管为民理念推行服务型执法的指导意见》,并受邀参加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布会;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入选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典型经验做法并在全国推广。二是强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以城阳区承担首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建设为基础,总结形成《青岛市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标准体系框架(试行)》,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机会、过程、结果均等化提供了标准“百科全书”。退役军人服务、青岛地铁、温馨校车、万林养老、流亭政务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实现了对管理服务事项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了效率,提升了水平,优化了民生服务,为社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强化智库智力支持。发起成立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退役军人事务等7个市级标准化技术组织,汇集260余名标准化技术专家,为标准制定和标准实施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五、标准国际化影响力更加彰显。积极搭建政府、标准组织、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高端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服务和推动我国标准制度型开放。一是打造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新高地。2021、2023、2025年,分别以“标准与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参会人员涵盖三大国际标准组织负责人、有关国家标准化机构负责人,以及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领导和两院院士等众多国内外重量级嘉宾,参会的国外嘉宾超过130人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评价指出,“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化领域的旗舰会议,青岛成为国际标准化的全球之都。”二是构建标准化人才培养新体系。加强国际国内标准化高端人才培育,支持青岛大学标准化工程专业本、硕、博连续培养,承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1+X”标准编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持续建设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交流平台,开展国际标准化公益性培训28期,累计培训学员4800余名,包括来自15个国家的56名外籍学员,为企事业单位在“家门口”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三是创新服务上合示范区发展新模式。首届上合组织标准化合作会议在青岛市成功举办,发布《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标准化机构加强标准化合作青岛倡议》,有力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间标准互认及经济贸易便利化。

下步,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部署要求,聚焦青岛市重点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科学谋划和制定“十五五”期间标准化工作各项任务,积极开展标准提升行动,加快发展完善各领域标准体系,持续推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标准技术支撑。

(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李延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高标准引领,高质量答卷!青岛经验获全国认可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