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播州区委党校牢牢把握“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形成教育培训扎实有效、思想引领坚强有力、理论建设成果丰硕、决策咨询精准有为的生动局面,奋力开创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新篇章。
聚焦为党育才,锻造高素质干部培训主阵地。始终将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中心任务,通过优化供给、深化改革、强化师资,全面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夯实基本培训,优化教学布局。 严格对标上级要求,紧密结合区域实际和干部特点,科学界定培训对象,合理设置培训班次。通过分类分时段优化班次设置,强化教学全过程管理及多方协同,确保培训内容精准对标组织需求,有效促进个人成长。2025年举办基本培训班21期,有效夯实干部队伍的理论根基与能力基础。二是深化课程建设,打造特色品牌。立足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首要任务,围绕红色基因传承、党性锻炼升华、乡村振兴实践、时代楷模学习等重要内容,持续构建并动态优化以“总论+分论+特色课程”为框架的“1+X+N”课程体系。2025年完成新课试讲12门、课程提升25门。着力培育《从苟坝会议感悟周恩来的忠诚品格》《一件羊皮袄 温暖百姓心》等一批精品课程,在省、市级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形成具有播州特色的教学品牌。三是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支撑。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充分利用各级教学竞赛平台锤炼教师队伍,在实战中提升教学质量。2025年获省级好课程3门,达标课程4门,市级好课程16门,达标课程19门。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体验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学员满意度达98%。同时,通过邀请专家辅导、鼓励实践调研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理论水平与专业能力,1名教师成功入选遵义市首批干部教育培训名师。
聚力为党献策,构建高水平科研咨政新引擎。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导向,夯实基础、聚焦现实、促进转化,切实增强科研咨政的“含金量”。一是厚植科研基础,提升专业能力。 探索实施科研例会制与项目预审制,营造严谨治学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围绕课题选题、申报书撰写等开展专业化培训,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与业务技能。2025年,校级课题立项数量在同级党校中位列第一。二是紧盯现实问题,产出优质成果。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与地方中心工作,特别是在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化研究。2024年2项校级课题和2项红色文化课题顺利结题,2025年3项校级课题成功立项,研究成果质量持续提升。三是畅通转化渠道,彰显资政价值。 紧密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形成对策性研究。积极通过市委《决策参考》等内参平台报送资政成果,2025年刊发3篇资政文章。成功申报立项省、市级智库及决策咨询课题5项,有效发挥了党校服务决策的智库作用。
坚持内外兼修,塑造高标准治理发展新格局。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拓展对外合作、深化理论宣传,全面提升办学治校水平与综合影响力。一是强化政治引领,从严规范管理。 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党建品牌为抓手,通过校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管好各类阵地。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开展专题廉政教育与提醒谈话,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拓展交流协作,提升培训竞争力。 通过微信公众号、编制邀请函等方式强化宣传推广,吸引多家单位洽谈合作。创新“联合培训”模式,与上级党校等机构合作承办专题培训。通过新增特色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显著提升培训实效。截至2025年9月,承办省内外培训班次同比增长50%,培训人数同比增长37%,进一步将本地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培训与发展优势。三是深化理论宣讲,积极发声发力。 建立对外发文投稿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发表理论文章,2025年教师受邀参加省级研讨会3人次,报送理论成果8篇、发表论文7篇。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课七进”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2025年完成理论宣讲203场,覆盖受众超8200人次,有效推动了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