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四川达州讯(杜靖宇 观理 报道)金秋十月,在这充满丰收喜悦的美好时节,我们齐聚红旗路社区,共同见证达州市中小微企业商会孵化服务中心的正式启航。首先,请允许本商会执行会长李涛先生代表会长王军先生及商会全体同仁,向莅临现场的市、区各级领导,合作伙伴、社区、会员企业代表及被邀请的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正是你们的鼎力支持,让这颗政企联动的种子在达州这片热土上破土发芽!
初心如磐:打造听党话跟党走的服务阵地
今天的揭牌仪式,不仅是一个空间的启用,更是一项使命的宣誓。我们始终牢记,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中小微企业的桥梁纽带。与红旗路社区共建孵化服务中心,正是响应达州市委市政府"决胜十四五、冲刺三千万"号召的务实行动。这里将不仅是创业者的孵化器,更是民族团结的"石榴会馆"、便民服务的"暖心驿站",让党的政策春风化雨般滋润每个创业梦想。
商会成立于2021年,先后成立党支部、联合工会、妇联、团委,内设秘书处等机构。商会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服务质效”理念开展工作,近几年,先后得到了政府表彰,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单位”、“全国四好商会”等荣誉称号。
赋能共生:创新资源换服务运营模式执行会长李涛详细解读中心的运营蓝图。我们创新性地提出"资源换服务"模式:企业共享资源,社区提供场景,政府配套政策。通过"万市兴"平台实现数据赋能,重点培育"一老一小"服务、银辉"五老"活动等民生项目,让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同频共振。未来三年,这里将孵化不少于50家社区服务型企业,创造300个就业岗位,真正实现"小平台、大作为"。
向新而行:构建三位一体服务生态,中心将突出三大特色:
政企联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提供从注册到融资的全周期服务;
公益筑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等基础服务,让初创企业轻装上阵;
文化铸魂: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促进各民族创业者交往交融。
各位同仁,站在新起点,我们承诺:商会将始终秉持"服务立会、创新强会"的宗旨,把孵化中心建设成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加油站"、社区治理的"创新实验室"。让我们以今天的揭牌为号角,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携手谱写达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通川区关工委执行主任刘国唐,通川区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党委书记梁远君分别发言:
通川区红旗路社区“资源换服务”模式实践说明社企联动育新机,银发经济谱华章
创新模式:从“输血”到“造血”的社区治理革命 在通川区关工委执行主任刘国唐的关心指导下,红旗路社区与商会执行会长李涛、社区书记梁远君共同探索出“以资源换服务”的社企合作范式。通过整合社区闲置空间、政策资源与商会企业资本、技术优势,双方共建石榴会馆、银辉食堂等实体,形成“企业孵化—社区反哺—公益延伸”的闭环生态。例如,商会企业入驻孵化中心后,以部分利润支持社区老年食堂运营,而社区则为企业提供政策对接与宣传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银发经济与“一老一小”的双向赋能
银发经济提质:银辉食堂通过企业赞助降低运营成本,为老人提供平价餐饮;石榴会馆开设健康讲座、文化交流,激活老年群体消费潜力。
幼有所托破题:商会联合社区托管中心,引入企业志愿者资源,解决双职工家庭育儿难题,形成“老幼共融”服务场景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溢出效应”
社区党委与商会将合作经验延伸至民族融合领域,通过民族团结中心举办文化节、技能培训会,促进多元共治。商会更将这一模式复制到乡村振兴中,如定向采购农产品、资助乡村教育,彰显其“公益型商会”定位。
未来展望:构建可持续合作生态
梁远君党委书记强调,下一步将深化“商会-企业-社区”三方联动机制,计划拓展智慧养老、社区微工厂等项目,让“资源换服务”模式成为基层治理的标杆。正如刘国唐主任所言:“社企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期实践。”
最后,执行会长李涛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工作顺利,万事顺遂,会员企业事业兴旺!
另外,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参加揭牌仪式的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领导有:达州市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达州市社会组织第三综合党委书记张伟、达州市民政局赵云副局长、达州市关工委张顺帆主任、达州市老协王宣益会长、达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两新党建科科长雷震隆、达州市妇联副主席张宁川、通川区老协陆祥达会长、通川区关工委刘国唐执行主任、通川区民政局副局长王一多、通川区委社会工作部、通川区民宗局副局长、区总工会、区妇联副主席张次菊,通川区团委,通川区西城街道办事处,以及红旗路社区党委书记梁运君等出席活动,商会还特别邀请了行业协会和会员企业代表及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本次达州市中小微企业商会揭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