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青岛讯(通讯员 王丽梅 吴昊)金秋十月,青岛海滨景区游人如织,处处涌动着热闹和活力。青岛市南辖区凭借优美绵长的海岸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星罗棋布的景点,游客人流量高居不下。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以 “协同共治、深度融合、主动作为、服务大局” 为总牵引,将旅游警务嵌入平安建设每一环,通过 “组织联动聚合力、勤务革新筑防线、服务升级暖民心”三维发力,让安全底色更浓、旅游体验更优,为市民游客绘就了一幅平安祥和的假日图景。
组织联动聚合力,下活安全防范 “先手棋”
“旅游警务不是公安‘单打独斗’,必须拧成‘一股绳’才能守住安全线。” 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旅游专班负责人倪欣的话,点出了景区安保的关键。例如这次国庆、中秋双节前夕,分局早早统筹成立 “国庆旅游秩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工作方案细化为 “警力部署清单”“隐患排查台账”“应急处置流程”,把任务压实到每一个警种、每一名民警,确保 “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打破部门壁垒,才能释放治理合力。分局主动牵头,一次次走进文旅、市场监管、交通、海滨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及属地街道,与各部门专班面对面沟通、实打实对接,建起 “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合处置”的联动机制。双节期间,依托这一机制,多部门联合开展酒店巡查、拉客揽客专项整治、沿海一线隐患排查,从 “各管一段” 变成 “协同作战”,构建起 “政府主导、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 的旅游治安治理格局,为节日安全筑起 “第一道防线”。
同时,民警紧盯涉旅网络平台、社交媒体,从投诉差评、留言反馈中捕捉苗头性问题。今年双节期间,20 余条预警信息全部提前处置,没让一起小隐患酿成大问题。
勤务革新筑防线,织密景区平安 “防护网”
“哪里人多,警力就往哪里去;什么时候忙,民警就守到什么时候。” 这是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旅游警务的鲜明导向。节日期间,分局将主动警务理念融入每一处细节,用 “精准、高效、智慧” 的勤务模式,让安全看得见、摸得着。
数据“引领”,把风险挡在萌芽前:分局搭建 “数据 + 人力” 双轨信息网:一边对接各景区票务系统、交通卡口数据,实时 “盯紧”人流车流变化,一旦接近预警阈值,立即联合景区启动分流措施;另一边在景区商户、导游、环卫工人、志愿者中发展“旅游治安信息员”,200 余名信息员化身 “移动探头”,及时反馈异常情况。
警力 “随行”,让安全无处不在:针对景区客流 “白天挤、夜间疏”“假日满、平日缓” 的 “潮汐” 特点,市南分局推行 “潮汐勤务”:白天在热门打卡点、商业步行街设 “固定岗”,搭配步巡、车巡 “流动哨”,民警穿梭在人群中;夜间聚焦景区周边小巷、停车场等盲区,加密巡逻频次。24 小时 “显性用警” 下,5000余人次警力、800余台次警车穿梭在辖区各个角落,见警率、管事率的提升,让游客安全感满满。
科技 “赋能”,给平安添 “智慧翅膀”:在辖区重点景区警务站,一块块园区监控警务大屏实时亮起 —— 这里整合了各主要路口、人员密集区的视频资源,民警通过 “视频巡查 + 现场处置” 联动,让巡逻 “无死角”。10 月 4 日,一名外地来青旅游的5岁小朋友在景区与家长走散,中山公园派出所民警通过大屏快速定位,仅用 10 分钟就帮其与家人团聚,科技力量让警务效率 “再提速”。今年,仅双节期间,市南分局就帮助30多个与家长走散的小朋友。
服务升级 “暖人心”,传递公安为民 “温度”
“警察同志,我孩子头受伤了,一直流血!”今年10 月 16 日,游客李先生焦急地向在琴屿路执勤的市南特警队员求助。两名特警队员一边安抚家属情绪,一边快速引导受伤儿童及家长坐上警车,向附近医院疾驰而去。抵达医院后,两名特警全程陪护,跑前跑后办理就医手续,在孩子缝针时轻声宽慰,直到医生完成伤口缝合,检查确认孩子无大碍,两人才离开。这样的暖心场景,在双节期间的市南辖区每天都在发生。
为让服务更 “对味”,分局创新建立 “涉旅纠纷快速调解机制”,分局“小程工作室”三名女警联合辖区派出所在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警务站设 “调解小站”,邀请景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参与,力争 “矛盾不出景区、纠纷当场化解”。双节期间,30 余起涉旅纠纷全部现场调解,让游客玩得安心又舒心。
此外,民警还走进景区商铺、游客中,手把手教防骗知识、倡导文明旅游,让 “平安” 与 “文明” 一起成为景区的 “亮丽名片”。
双节落幕,守护不停。为民服务脚步永不停歇,青岛市南公安将继续深耕旅游警务创新,用更实的举措把安全防线筑得更牢,用更优的服务回应游客期待,为打造 “平安、宜居、和谐” 的旅游环境持续发力。
(来源: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
编辑: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