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激发新动能,智创赢未来:第十一届“市长杯”双创大赛成果重磅揭晓

浏览:75553 次 发布时间:2025-10-21 14:29

本网青岛讯  近期,青岛市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为全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10月2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一届“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成果。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晓峰,青岛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中来,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丽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第十一届“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第十一届“市长杯”大赛)以“培育新质动能 创新产业发展”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青岛市人民政府指导,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总工会主办。大赛自3月27日启动以来,已完成区域赛(企业组)、创客赛、“乡村振兴”专题赛等赛事活动。下面,从本届大赛举办背景、赛事举办成效以及后续工作安排等方面进行逐一介绍。

大赛背景

青岛作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始终将创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中共青岛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25年要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政策支持与环境保障。

为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青岛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在总结回顾十年办赛经验成果基础上,今年青岛市继续举办第十一届“市长杯”大赛。大赛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强化企业与创客主体地位,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双创生态,设区域赛(企业组)、创客赛、“乡村振兴”专题赛及城市赛四条赛道,通过资源互通、优势互补机制,推动“四链”深度融合,旨在发掘和培育优质项目与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大赛举办成效

量质提升共振,产创深度融合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城市竞速新赛道的“核心引擎”,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活力源泉”。今年以来,在多部门协同与多赛道办赛推动下,全市中小企业参赛热情高涨,本届大赛参赛项目总数达482个(不含城市赛项目)。其中区域赛(企业组)报名234个,占比48.5%;创客赛214个,占比44.4%;乡村振兴专题赛34个,占比7.1%。本届大赛在项目规模、结构质量和区域带动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区域创新格局,优质企业集聚引领高质量发展

从参赛情况来看,区域赛(企业组)呈现出“多点开花、集聚明显”的特点。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和胶州市参赛数量位列前三,分别占项目总数的23.5%、21.0%和11.5%,充分体现出这些区域在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方面的雄厚实力。同时,本届大赛参赛企业和项目质量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领域项目占比持续扩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创新主体已成为赛事的中坚力量。今年区域赛(企业组)中,专精特新企业数量116个,瞪羚企业数量52个,隐形冠军企业数量18个,优质企业项目数量占比近80%。

2.聚焦新兴产业布局,参赛项目与城市战略高度契合

从行业分布来看,区域赛(企业组)234个参赛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和人工智能位列前三。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66个,占比28.2%;智能制造项目30个,占比12.8%;人工智能项目29个,占比12.4%。同时,未来产业领域也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涌现出若干具有前沿性和突破性的创新项目,与近年来我市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推动优势产业稳步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快速蝶变和全面起势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生动体现了青岛作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始终将创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的发展路径。

3.立足全国横向比较,青岛赛事彰显品牌影响力

从国内同类城市参赛情况来看,青岛凭借“一区一特色”的精准产业匹配、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以及开创性的跨区域资源对接模式,构建了极具辨识度的赛事品牌优势。过去十年,累计107个项目晋级“创客中国”全国500强,22个晋级50强,数量全省第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2024年统计显示,青岛参赛数量持续领跑山东,占比超50%;在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中位列第一,占比37.7%,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已成为国内重要创新策源地和项目富集区。

(二)资本精准赋能,服务高效对接

本届大赛创新服务前置,建立“赛前问需、赛中对接、赛后跟进”全流程服务机制。通过摸排征集企业融资、技术、市场等需求并建“一企一档”,同时组织高校、投资机构等成立大赛服务团,精准对接服务。

1.在资本赋能方面。持续加强投资支持力度,已完成对表面能量(青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佳恩半导体有限公司、青岛贝斯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近亿元投资。青岛即昇科技有限公司已进入正式投资前尽调阶段;青岛兴仪电子、青岛库邦新材料、阿伐流体控制有限公司等企业也正在对接资金使用需求,持续跟踪推进。同时,针对鸿裕吉轨道交通、青博工业、益企商旅等参赛企业融资需求,通过举办“银企茶座”投融资对接等活动,为参赛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起高效沟通桥梁,多维度破解参赛企业融资难题。

2.在服务资源对接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精准高效的赋能行动,如协助山东墨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构建核心团队并嫁接高端产业资源;支持华派科仪(青岛)有限公司对接崂山区“创新领军人才”政策,降低企业高端人才引进成本;推动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达成空地巡检领域产学研合作;助力青岛联康油脂制品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开展合作,推进碳酸钙晶须技术在生物沥青相容剂中的产业化应用。通过系统化、多层次的赋能举措,正逐步构建起覆盖“投—服—研—产”的创新生态体系,为科创企业成长注入持续动力。

(三)攻坚核心技术,科创引领突破

本届大赛瞄准项目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科技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取得新突破。多个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博士等领衔的重量级项目数量不断增加,极大提升了大赛项目技术层级。区域赛(企业组)青岛宇远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出的JDA、JDM两种系列铝合金,是目前世界上最强且韧的热处理、非热处理型合金材料,填补国际空白;青岛蔚蓝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诱变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克服了高毒性废水治理用菌株难以分离培养及有机物难以生物降解的难题;青岛浩瀚全材半导体有限公司打通了红外探测器芯片产业链难点和堵点,打破了国外垄断,解决了欧美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卡脖子”问题。这些突破性成果充分彰显了青岛以科技创新破解产业难题、服务国家战略的坚实步伐与硬核实力。

(四)加强城市互动,促进企业交流

为强化区域协同,推动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本届大赛将首次在民营经济发达、创新活力强劲的粤港澳大湾区开辟城市赛赛点,旨在搭建一个高能级的跨区域创新对话平台,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视野、前沿技术成果、丰富资本生态与青岛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实现优势互补与战略协同。赛事突破传统的单一竞赛模式,采用“线下路演+产业对接+现场观摩”三位一体的融合形式,不仅让两地企业同台竞技、展示风采,还将组织精准的对接洽谈会,围绕技术合作、市场开拓、供应链整合等议题进行深度交流,并安排青岛企业实地观摩大湾区先进企业、研发机构,亲身感受创新前沿脉搏。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两地企业从“同台竞技”走向“同频共振”,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在青岛与大湾区之间高效对接、双向奔赴,共同构建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通过对本届大赛成效的总结可以看出,青岛“市长杯”大赛历经多年发展,赛事能级持续提升,双创生态体系日益完善,项目遴选机制愈发精细,服务链条不断延伸,推动创新资源与产业布局的契合度达到了新高度。展望未来,为切实做好“市长杯”大赛后半篇文章,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落地和赛事品牌提质升级,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闭环跟踪指导,推动项目落地。建立“赛后跟踪-精准指导-资源对接-落地服务”全流程闭环机制,推动“市长杯”从竞技平台升级为企业全生命周期赋能的生态型服务载体。

二是梯度服务企业,匹配差异资源。按照企业发展阶段与项目潜力,构建梯度服务体系,例如,对初创期企业,重点提供创业培训、办公场地对接、政策解读等基础服务;对成长期企业,聚焦技术升级、融资对接、供应链整合等需求,链接创投机构、产业基金与链主企业资源;对具备领军潜力的企业,推荐参与国家级赛事、“小巨人”资质申报,助力其对接更高层级政策与市场资源,实现阶梯式发展。

三是优化赛事激励,提升大赛品牌。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打造“政策+资源+价值”三位一体的参赛激励体系,通过嫁接国家级科创平台,增强企业品牌曝光度与行业认可度,切实让企业感受到“参赛有收获、发展有支撑”,不断提升“市长杯”大赛全国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李延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激发新动能,智创赢未来:第十一届“市长杯”双创大赛成果重磅揭晓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