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奠基未来!青岛实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助推万千家庭迈向优质均衡教育

浏览:75870 次 发布时间:2025-10-21 16:13

本网青岛讯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市建设规划,近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等5个配套的三年行动计划。10月2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青岛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元韶;青岛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翟林林;青岛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处长李毅;青岛胶州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尹少杰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城市的未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青岛教育强市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青岛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

为了推动教育强市建设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青岛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等5个专项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教育强市建设的“施工表”和“任务图”。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青岛市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和《青岛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有关情况。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青岛市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是对教育强市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以优质普惠发展为总体目标,强调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巩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成果,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扩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提高保育教育质量,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示范样板,为教育强市建设夯实基点。

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重点围绕优结构、提质量、强保障、促改革、严管理五个方向展开,具体包括十项工程。

一是普惠性资源结构布局优化工程。主动适应新的学位供需形势,一方面,优化资源结构,通过将新建设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开办为公办园、回购回收回租民办园等途径,持续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支持优质普惠性民办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统筹当前和长远,优化资源布局,做好公办园撤并调整和闲置资源统筹使用。

二是乡村学前教育改革提质工程。主要着眼于农村园硬件、软件的提升,通过优化农村园布局、改善农村园办园条件、深化镇村一体化改革、城乡联盟办园等措施,抬升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底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城乡学前教育一体推进、均衡发展。

三是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工程。主要面向教学改革的关键方面,全面落实我市《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坚持科学理念,在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互动质量等方面加大力度;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推广幼儿自主游戏;建立幼儿园自评、区(市)周期抽评、市级复核的保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突出过程评价和班级观察,实现以评提质。

四是保育保健工作提升工程。主要切中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以幼儿健康与习惯为核心,提升工作水平。包括科学制定一日生活作息安排,加强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落实幼儿体育活动、生活卫生、营养膳食、健康检查等制度,推动保育教育相互结合,全面提升幼儿身体素质与健康素养。

五是联盟办园改革深化工程。核心是推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和扩增,是在总结前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的持续深化和提升。推动联盟办园升级,完善运行和评价机制,加快跨区域联盟办园探索,推动市级层面实验项目园联盟和跨区域城乡联盟两类联盟建设,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六是保教队伍建设强基工程。突出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三支队伍建设,落实梯队培养计划,至2027年,新培养名师名园长50人,骨干教师、菁英教师400人,表扬优秀保育员100人。严把教师入口关,加强教师配备和工资保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七是普惠性经费保障完善工程。重点提出落实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负担保育教育成本的投入机制,逐步实施免费学前教育并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市、区市财政补助经费分担机制,健全普惠性民办园分级补助机制、小规模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定额保障机制。

八是托幼一体化改革工程。支持幼儿园在满足3-6岁幼儿入园需求的基础上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提供托育服务,对托班的管理责任、保障机制、教师配备、一体化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实现托班管理规范化。

九是协同共育体系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幼小双向科学衔接,推动残疾幼儿随园保教,强化园家社协同育人,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十是幼儿园治理水平提升工程。包括修订《青岛市学前教育条例》,完善幼儿园相关制度建设,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等,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通过以上十项工程,学前教育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工作目标。一是普惠性资源结构持续优化。2027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0%。二是保育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全面落实,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保育保健水平进一步提升,协同共育体系更加完善。三是普惠性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政府财政支持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保教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100%,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达到65%。四是幼儿园管理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办园行为进一步规范。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实施托幼一体化管理,幼儿园托班提供托位不少于1.5万个。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三年行动计划

《青岛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建立起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持续优化教育布局,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具体来说,要实现“两段”“两类”教育的新突破。一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域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验收,缓解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城乡、校际差距显著缩小。二是普通高中优质特色。扩大优质高中学位供给,打造10所优质科学教育特色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三是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完善15年一贯制特殊教育体系,打造 “海纳百川”融合教育品牌,发挥孤独症教育全国示范作用。四是专门教育优质规范。健全教育矫治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以上工作,推动青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为实现上述目标,青岛市教育局设计了“十大工程、二十个重点项目”,形成了“全链条、多维度”的推进体系。

一是五育融合立德树人工程。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教育,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发挥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和指导中心作用;推进中小学“每校一品牌、每月一主题、每生一社团”德育模式建设;开发红色人文、蓝色海洋研学实践课程。统筹实施体质强健、视力管理、校园足球改革、美育浸润、劳动习惯培养、积极心理培育、读书行动等具体计划,落实学生每天体育活动2小时、课间休息15分钟要求;为学校配齐配强专兼职心理教师、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兼职保健教师。

二是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工程。适应学龄人口变化和城市更新需求,探索建立“市级统筹、市区(市)结合”的管理体制,实施“初中渡峰学位保障行动”和“普通高中学位有序扩容行动”,建立跨区域、跨学段学位余缺调配使用机制,优化全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通过学区制改革、“一长多校”集团化办学,推动师资、校舍、设备等资源共享,满足每个孩子都“上好学”的愿望。

三是义务教育市域优质均衡工程。以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为核心任务,完善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机制,推动优质资源向乡村延伸,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有序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协同推进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深化行动,开展校长培训、研修、论坛等活动,通过“一对一”专家指导、教研员包靠、校长跟岗培训等方式,推动新建校和乡村学校100%加入优质教育集团。

四是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工程。高起点建设青岛二中、五十八中等优质高中新校区,实行“优质高中+薄弱高中”“优质高中+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公办高中学位供给,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完善特色高中创建机制,深化“特色学科+特色高中”模式,打造10所科学教育特色高中,深化职普融通,建设高水平综合高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五是课程教学提升工程。构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建成400门特色精品课程;丰富课后服务课程超市,满足学生特长培养需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完善市、区(市)、校三级教研机制。推进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推进大单元教学、学科实践育人等创新模式,试点小班化教学、学段教育衔接、小学一、二年级“乐考”三项改革,建成小初高一体化学业质量监测体系。

六是中小学科学教育促进提升工程。开齐开足开好科学教育课程,落实国家“沃土计划”;开发跨学科科学教育校本课程,打造数字化资源库;加强实验教学,打造精品科学赛事;加强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区域科学教育中心建设;配齐配优科学教师、科学副校长和科技辅导员,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统筹推进“脱颖计划”“筑基计划”“奇点计划”等培养机制,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培养尖兵教师和竞赛骨干教师,建成10所示范基地校及2-4所国内名校,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全链条支撑。

七是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保护工程。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十五年一贯办学体系,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发挥全国孤独症教育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课程—教研—评价多维育人体系。健全各类特殊群体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保障随迁子女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完善专门教育学生入学离校认定与灵活就学机制,建设专业化师资和矫治课程体系。

八是干部教师队伍强基培优工程。健全书记校长培训支持体系,全面提升书记校长办学治校水平;实施学校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分类抓好后备干部、新任职干部培训,健全名校长工作室评价体系;构建市级教师成长平台,贯通新教师—菁英教师—骨干教师—青岛名师—教育名家五级梯队培养,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启动教师跨学段、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完善教师编制统筹调剂、增量保障和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教育优秀人才引进机制,保障急需紧缺学科教师补充。保障教师待遇,畅通优秀教师晋升渠道。

九是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工程。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学校,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资源;支持中小学缔结友好(姊妹)学校,建设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扩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位供给、具有招收国际学生资质的中小学数量;在上合示范区建成一批基础条件优良、国际元素突出的国际化学校,搭建线上教育平台,推动全市中小学与上合组织国家缔结友好(姊妹)学校,打造上合教育高地。

十是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引领工程。探索教师教学述评、学生增值评价及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双减”背景下的招生考试评价改革,建立适应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评价和招生体系;探索实行义务教育“长幼随学”。建成区(市)、学校“教联体”,持续开展“三长见面会”“校长会客厅”“家长开放日”“万名教师访万家”全覆盖大家访等特色活动;丰富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探索家委会成员遴选机制,鼓励学校建立家委会轮值驻校制度。

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青岛未来的发展。《青岛市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青岛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着青岛基础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市教育系统将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将两个《三年行动计划》的每一项任务转化为提升办学质量、惠及广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共同推动青岛基础教育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在前、开新局”,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李延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奠基未来!青岛实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助推万千家庭迈向优质均衡教育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