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命题,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三次全会、四次全会都对“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科学内涵以及实践要求作出了系统阐释,为新时代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巩固发展的组织基础,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关键环节,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最前沿,以基层视觉认真对待和研究大党独有难题破解之道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历史主动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这一创新重大理论的提出,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忧患意识、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深刻认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价值意蕴、科学内涵以和实践要求,对于新时代坚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历史自信、增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历史主动,是党的基层组织必须认真持有的态度和责任。
(一)深刻认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价值意蕴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1.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实现党的使命任务的政治保障。一个政党在不同的历史坐标下面临着不同的使命任务,能否实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是衡量一个政党存在意义的重要尺度。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所面临新的使命任务,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这一使命任务,我们党面临极其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承担极为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确保党的中心任务胜利完成,加强党的建设是根本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决心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2.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根本所在,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在长期和平环境中,有些党员干部走着走着就忘了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抛到脑后,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有的安于现状、贪图享受,不担当不作为,有的甚至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这种状态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是我们党必须克服的重大危险。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就是要与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作斗争,从保持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起,确保党在整体上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坚守党的根本性质上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把握历史主动。
3.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确保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经过长期奋斗、流血牺牲获得的。党的执政地位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在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违背初心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时有发生,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针对这些伴随党长期执政而积累起来的问题,我们党在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着眼党的事业长远大计,要求全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提出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确保党长期执政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刻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科学内涵
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用“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即“六个如何始终”对大党独有难题的内涵作了系统阐释。
以“六个如何始终”概括大党独有难题的科学内涵,既指出问题所在,也指明了努力方向,彰显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辩证统一的管党治党理念,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破解之道。
“六个如何始终”不仅剖析问题所在,而且有着明确的内嵌目标,使得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成为我们党的一种自觉行为。具体而言,“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指向解决精神懈怠难题;“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指向解决保持团结统一难题;“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指向提升执政能力难题;“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指向解决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难题。从根本上来看,“六个如何始终”指向的是同一个目标,即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进而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要“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凸显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党独有难题归根到底要靠大党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要靠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来破解。
1.善用政治优势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要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坚决纠正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错误观念、腐败行为和不良风气,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经常深入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真心拜人民为师,诚心向人民学习,虚心向人民求教,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善用制度优势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离不开制度的保证和支撑。新时代是党的历史上制度成果最丰硕、制度笼子扎得最严密、制度执行最严格的时期。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党的组织法规、领导法规、自身建设法规、监督保障法规为支撑的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实现落实党的领导有制可循、从严管党治党有规可依。与此同时,我们党在长期自我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层次明晰、结构严谨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使自我革命各项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为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实践中,要深刻认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不断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制度轨道上不断深化。
3.善用组织优势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作为超大规模的中国共产党,受到党员人数多、居住分散、流动性强的影响,在组织上具有天然张力。为上下贯通、组织有力,必须持续构建符合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的严密组织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实践中,要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不断提升组织体系建设整体效能,使中国共产党在达到很大规模的情况下能够持续保持生机活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好以党章、准则、条例、规定为主体的管党治党制度利器,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贯到底,从基础制度严起、从日常规范抓起,切实解决基层党的领导和监督虚化、弱化问题,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每个党组织、每个岗位上。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全党的事,繁重的任务和关键还是在基层。
(一)大党独有难题在基层的表现不容忽视
大党不仅有“大的样子”,更有“大的难处”,这在基层的表现尤为明显。
1.少数党员对人民感情不实、思想理论建设不强。共产党人的初心,不仅来自于对人民群众的朴素感情、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更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上。感情不实则初心不稳、使命不牢。一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杂化、虚化、淡化与人民群众的朴素感情,初心使命就易蒙尘褪色;理性基础源自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追求,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靠旁门左道、歪门邪道不可能通往幸福和复兴,不仅会违背初心使命,也会弱化党的先进性。
2.“躺平式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精神,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这些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都有较大的影响。党能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靠的是始终带领人民群众以干事创业精神在一次次困苦挫折中上下求索,完成前人无法完成的艰巨重任。但一些党员、干部却遗忘了“来时的路”,在硬骨头和深水险滩前滋生停一停、歇一歇的“躺平”想法,或在各种喝彩、点赞、别有用心的捧杀中迷失自己,退步为无谓世事变迁的“桃花源中人”、无感时不我待的“躺平式干部”。
3.“不愿不敢直面问题、不想不去解决问题”贻误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的时机。解决的一些自身问题还可能树倒根存、反弹,而新问题又不断出现,但真正“严重的问题不是存在问题,而是不愿不敢直面问题、不想不去解决问题”。一些党员、干部欠缺时常检视自身不足的自觉,埋下了政治隐患。在长期存在的问题倘若不固本培元加以严防,久而久之,必陷入积重难返,小问题发酵成大问题、大问题叠加成大难题。解决自身问题须讲求正确战略对策,一些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指明的人间正道没走好,总想另辟“西”径,则有可能陷入盲目的乱作为。
4.来自基层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影响大党独有难题的解决。来自组织统一性维护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基层党员流动性增强、利益诉求多元化,导致党组织凝聚力弱化。例如,部分农村地区党员老龄化严重,年轻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积极性不足,影响政策执行效率。城市社区中,新业态群体党员管理存在“隐形党员”现象,削弱了党组织的覆盖力。来自治理能力与群众需求的落差,主要表现为基层干部面对复杂民生问题时,常陷入“资源有限与任务无限”的困境。如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意见分歧大,但基层缺乏协调多方利益的制度性工具,易引发矛盾 。部分干部存在“重痕迹轻实效”倾向,形式主义消耗治理效能。来自权力监督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主要表现为小微权力腐败在基层仍有发生,如惠民资金截留、项目招标暗箱操作等。监督机制存在“上级太远、同级太软”的困境,群众监督渠道不畅。
(二)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以解决“六个如何始终”为重点内容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就要从解决“大的难处”着眼发力,以解决“六个如何始终”为重点内容,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治理能力。
1.持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为解决“独有难题”强基固本。确保党的集中统一,要持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三力”等方面取得新成就,以政治建设的新成就固牢解决“大的难处”的根本。
2.持续推进党的思想建设,为解决“独有难题”凝心铸魂。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员身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上来。
3.持续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为解决“独有难题”赋能增效。党的力量来自于组织,组织使党力量倍增。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就要着力解决“灯下黑”“中梗阻”“最后一公里”等突出问题,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使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
4.持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为解决“独有难题”扶正祛邪。政党作风关乎政治生态和执政环境。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与执著,扭住作风建设不放松,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中百炼成钢,把党锻造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5.持续推进党的纪律建设,为解决“独有难题”纯洁肌体。党的团结统一,既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也要靠严明的纪律约束。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就要坚持把党的纪律建设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位,坚决贯彻“五个必须”,继续查处“七个有之”,一刻不停地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防范和化解一切违背党的初心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
(三)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增添动力
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我们党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对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具有强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员干部要坚持“点”上发力,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积极探索精准有效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主攻方向和方式方法,筑牢党性锤炼的思想根基、砥砺实干担当的为民服务、守住修身律己的红线底线,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
1.站稳“思政育人”这一“思想基础点”,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忠心筑牢党性锤炼的思想根基,锻造解决“独有难题”的坚强领导核心。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全党在思想上必须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必须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她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撒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种子”而组织起来的政党。从党的五大“反对官僚腐化贪污”,到如今全面从严治党、自我革命,我们党从未放弃思政育人、党性锤炼。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必须加强党对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领导,以强有力的手段调度一切资源优势,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实践效能,确保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始终具有重要的领导主心骨与重要的领导核心力量。党员干部要树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勤掸“思想尘”、常破“心中贼”,在党性锤炼上深耕细作,明确“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确保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让自我革命治“未病”成常态。
2.锚定“履职为民”这一“实践切入点”,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心砥砺“实干担当”的为民服务,汇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群众力量。民生大事,枝叶关情。人民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监督主体,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力量支撑。为此,要把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与维护群众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夯实群众基础。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由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决定的。回首过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在于始终扛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伟大旗帜,拥有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政治优势。党员干部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朝斯夕斯、念兹在兹”,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用“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真挚情感润泽心灵、实干担当、克勤克俭、可感可及;坚持对“七个有之”零容忍,按照“九个以”要求,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让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转化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自觉行动,从而攻克前行障碍、锤炼实干本领。
3.把握“检视整改”这一“成效落脚点”,以“常持明镜照心田”的决心守住“修身律己”的红线底线,激发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持续动力。静以修身,廉以养德。兴党强党,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防外贼易防心中贼难。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党员干部要用好党的领导这一独特优势,精准对接“六个如何始终”所需要的核心优势资源形成合力,以党规法纪为镜、以群众期盼为规、以群众评判为绳,照出廉洁自律硬不硬,检出服务意识牢不牢,查出工作作风实不实,形成和建立全链条的反馈机制、制度治党的长效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坚决澄清“讳疾忌医”“下不为例”“司空见惯”等错误认识;准确运用守纪执纪“四种形态”,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常思法纪威严、勤想群众评价、细虑政治监督,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和监督武器,刀刃向内及时矫正偏差,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在筑牢防线、远离红线、守住底线中“半步不退让”,确保魂不被“俘”、思不被“腐”、节不被“劫”,擦亮共产党人的忠诚干净担当本色,涵养积极向上的自我革命文化,激发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持续动力。
三、在推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我们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一刻不停歇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创造历史新伟业。
(一)牢记捍卫核心之责,切实把对“两个确立”的坚定拥护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
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所在。“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两个维护”是最基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效破解“大的难题”,发挥“大的优势”,在基层仍然需要首先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
1.增强政治意识,确保基层党员干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深化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两个维护”建立在对党的核心发自内心的敬仰爱戴上,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强化理论武装,确保基层党员干部政治上坚定、行动上正确。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把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确保政治上坚定、行动上正确,更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
3.强化政治监督,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站位,紧盯和跟上党中央因时因势作出的决策部署,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坚决纠正贯彻落实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问题,坚决纠正政治偏差,推动完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机制。
4.严明政治纪律,坚决清除和杜绝表里不一、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伪忠诚”“假担当”。坚决同弱化党的领导、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言行作斗争,及时发现、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坚决查处在党内搞政治团伙、小圈子、利益集团的人,坚决清除和杜绝表里不一、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伪忠诚”“假担当”,确保党的执政安全。
(二)坚定全面从严之志解决反对腐败,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全面从严治党十年磨一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尚未彻底铲除,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可能始终存在,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1.保持清醒、保持定力,永吹冲锋号,永不停息坚决反对腐败。要深刻领悟党中央对管党治党形势的新判断,时刻牢记腐败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决不能有权宜之计、一时之举的思想,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决不能有转变风向、降调变调的错误期待。
2.一刻不停、一严到底,以零容忍严举措坚决反腐惩恶。要始终保持对腐败深恶痛绝的立场和态度,坚持问题导向,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以零容忍严举措反腐惩恶,坚决查处微腐败、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解决反对一切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反对和杜绝“小官巨贪”“小权巧用”“小权隐用”“小权暗用”和“小权为己”行为,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让腐败分子受到惩戒、腐败行为无处遁形。
3.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磨砺斗争意志,练就“火眼金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降妖伏魔”的斗争本领,以“敢于斗腐败、坚决护人民”和“得罪腐败、不负人民情”的使命担当,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怕交锋、勇于亮剑、顺藤摸瓜、穷追猛打,秉公执纪执法,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三)夯实长期执政之基,巩固发展党执政之治的独特优势
1.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始终坚持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可在心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融入血脉,把为人民谋利益体现在行动上。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如何始终”,其中第一点就是“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际上是告诫我们必须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党自诞生之日起,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融入血脉,赢得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新时代新征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将长期存在,只要我们始终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人民就会铁心跟党走,党就能长盛不衰。
2.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深刻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深刻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通“中梗阻”、破除“机关病”,推动党的好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地见效,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时刻心系百姓疾苦,真情实意、真真正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情实意、真真正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要把解决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维护群众利益、回应群众关切相结合,在“一枝一叶”“日常事务”“小事小节”方面涵养为民情怀,维护群众利益,解决群众所需所盼,守护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公平公正对待群众,让人民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解决之中切实体会到公平正义和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无论是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还是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都要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务实发展为民,让人民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解决之中切实体会到公平正义,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更加坚定地团结和凝聚在党的旗帜之下。
(四)提高政治站位,把握系统施治之策,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加强党的建设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奋斗的路还有很长,需要探索解决的课题还很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不能局部地、零碎地、短暂地、一般化地进行,必须牢牢把握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深入探求标本兼治、系统治理的规律特点,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灵活的政策策略,精准有效施策。
1.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注重系统构建,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深刻把握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内在逻辑,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时俱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使党的全面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和人民的要求。
2.在制度体系上注重系统集成,推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以构建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全面从严治党动态系统为目标,突出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制度的关联性、耦合性、协同性,注重全面从严治党体制机制的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推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
3.在监督力量上注重统筹联动,以高质量监督促进基层高效能治理。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推动监督体系在深化改革中不断提升覆盖面、增强有效性,以高质量监督促进基层高效能治理。
4.在治理方式上注重一体推进,达到实现对基层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治理效果。深刻把握“惩、治、防”辩证统一关系,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一体推进“三不腐”,强化从源头到末梢的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管控,构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打好高压震慑、建章立制、教育转化“组合拳”,形成办案、治理、监督、教育、惩处的完整闭环,达到实现对基层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治理效果。 (中共南华县委党校 孙学祥 夏银香 杜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