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滚动新闻

综合报道

双翼齐飞:青岛发布职业教育、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浏览:70219 次 发布时间:2025-10-23 14:41

本网青岛讯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市建设规划,青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职业教育、数字教育等5个配套的三年行动计划。10月23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职业教育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和《青岛市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有关情况。青岛市教育局总督学李晓元;青岛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处处长丛新堂;青岛市教育装备与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臧方青;青岛西海岸新区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宗武邦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省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青岛教育强市建设规划纲要,青岛市教育局同步研究制定了职业教育、数字教育等5个专项三年行动计划。下面,介绍一下《青岛市职业教育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和《青岛市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职业教育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职业教育是跟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摆在重要位置,我市职业教育一直走在全国第一方阵。未来三年,青岛市职业教育高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按照“打造职教高地,推动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定位,明确“职教体系更加完善”“空间布局更具特色”等十大工作目标,确保到2027年基本形成“一体两翼双引擎”的青岛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职教本科为引领+高职为主体+中职为基础;两翼: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双引擎:数字化+国际化)。具体推进十大工程: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工程。构建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体、职业本科为引领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做精中职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育人质量,做好专业整合和优化调整。做强高等职业教育,探索推进高职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在青高职专业设置统筹,强化中职与高职专业衔接,探索中高职一体办学。到2027年,全市高职在校生规模超过13万人;推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尽快达到职业本科设学标准。

(二)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工程。根据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在重点产业聚集区布局职业院校,加强全市职业教育资源一盘棋统筹。到2027年,青岛职教园全面投入使用,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特色职教园区,每个举办职业教育的区(市)均打造1个职教园区。

(三)职业教育专业精准匹配工程。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布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匹配的职业教育标准、专业评价标准,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到2027年,实现全市职业教育专业全面统筹;建设省高水平专业(群)、特色化专业(群)不少于30个,建强国家“双高”“双优”院校。

(四)职普融通联合育人工程。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适合的赛道为根本遵循,完善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的统筹调配机制,探索“高中阶段综合育人共同体”等融合发展模式,深化职普资源互通、课程共建、师资共享。到2027年,全市普通中小学普遍开设职业启蒙和劳动教育课程;全市公办中职学校100%开展高中阶段联合育人;建成3个以上的“高中阶段综合育人共同体”。

(五)产教融合校企共生工程。持续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一批体现青岛特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全市每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均成立示范性市域产教联合体。校企合作打造场景真实、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数字远程实训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到2027年,创建7个以上省级产教联合体,争取国家级产教联合体实现突破;建成10个以上市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六)五年制高职提质升级工程。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与升学为导向,推动建立以中职学校为实施主体、以高职院校为引领的贯通培养体系。健全生均经费财政保障机制、师资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对接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流程再造,深化岗课赛证融通,聚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到2027年,实现初中后五年制高职年招生规模1万人以上;开发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标准不低于100个。

(七)混合所有制办学活力提升工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校企联合精准育人。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试点,合作举办产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增强职业教育“自我造血”功能。到2027年,支持一批公办职业院校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每年开展校企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培养1万人以上。

(八)职教出海国际合作工程。立足青岛沿海开放城市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大与上合组织、日韩、东南亚三个方向国际职教合作,赋能“海外青岛”建设和企业国际产能布局。扩大职业教育来青留学和培训规模,培育一批具有青岛特色的国际贯通班、中外合作办学班等项目。到2027年,建成20个以上海外“班·墨学院”和10所高水平国际化职业学校,建好1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国际客厅。

(九)教育教学质量跃升工程。主动适应中职生源数量质量变化趋势,助力学生重塑良好学习习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加强青岛特色骨干专业群、核心课程、优质新形态教材、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做好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工作,加强职教高考辅导与教研指导。强化职业院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持续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到2027年,推出青岛职教十大优秀教学方法,推出10个“三教”改革典型案例,10门中高职贯通精品课程;持续保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全省前列,争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新突破。

(十)高技能人才德技并修工程。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学习践行“三个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中职侧重基础技术技能培养,高职重点培养“懂技术、能管理、会创新”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强化学生数字素养、创意素养,将数字化技术手段应用到职业教育全过程。到2027年,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以上。

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青岛市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青岛教育强市纲要对数字化工作进行了顶层规划,为确保《纲要》落地,配套制定《青岛市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青岛市未来三年数字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坚持育人为本,把握智能时代育人规律,构建数字教育体制机制和应用体系,健全优质资源供给共享机制,完善师生素养能力提升机制,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育未来教师、打造未来课堂,形成数字化开辟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和赋能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形态。《行动计划》构建了“双线贯通(集成化+智能化)、双轮驱动(场景驱动和人才驱动)、两项保障(基础环境+政策机制)”的数字教育体系。

(一)以集成化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是教育数字基座集成。实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省、市教育平台的全面融通,教育信息系统、个性化应用模块接入青岛教育e平台,实现教育管理、数字资源、应用服务“一网统管”。

二是教育数据集成。建设教育大数据中心,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办法,全面汇聚教学、管理等数据,助推教育决策、教师培训、评优评选、教育管理和课堂分析。打造“层次性、多样化”数据应用场景100个。

三是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集成。建立数字资源融通和评价审核机制,打造“青快学”等优质资源品牌,指导区市、学校内生高质量资源,支撑“五育”融合、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

(二)以智能化贯通教育教学全领域

一是加强人工智能前瞻布局。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应用,推出“智能问数”“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智能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有序发展和规范应用。

二是构建人工智能赋能体系。研制《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课堂标准》,推出一批人工智能应用范式和示范场景,推出跨学科、项目式、探究式智能教学案例300个。

三是实施人工智能课程升级。优化“一纲多本”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探索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全市中小学高质量开齐人工智能课程。

(三)以数字化场景驱动数字化应用

主要围绕五类应用场景推进数字化发展。一是赋能教学变革。推动教学过程数据采集和智能应用,实现“精准教”“个性学”,评选600节数字技术融合优质课,遴选数字化融合优秀课例300节。新增3000项在线数字资源,数字教学资源覆盖全部重点专业。二是助推身心健康。拓展网络育人空间,推动数字技术与体育、美育、德育、科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深度融合。三是实现精准评价。推动数据驱动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教师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等评价。探索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探索“数字画像+精准培训+智能评价”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四是促进教育治理。推动数字技术融入管理、服务各环节,实现入学报名、招生录取、学籍管理等“一网通办”。推进校园安全、财务管理、校舍管理、后勤管理等业务管理智慧化升级。五是推动科学决策。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实现数字赋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支持动态调整学区规划、课程优化等关键决策,有效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以数字化人才培养驱动数字化发展

一是深化数字化干部教师队伍培养。深入实施“151”数字化人才培养工程,构建数字素养基础标准和发展评价体系,新增培育300名数字化领航校长、200名首席信息官(CIO)、20个数字化领航工作室,培育全国教育数字化专家3-5人。

二是夯实学生数字化能力。构建数字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机制,创建“五基三阶”人工智能学生素养培育体系,办好人工智能竞赛、嘉年华等拓展活动,承办好2026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

(五)夯实基础环境保障

一是提升网络环境。研制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配备标准,推动实现学校10G接入和无线网全覆盖,完成IPv6升级改造。建设教育信创云空间。建设不低于1000间智慧同步课堂,支撑城乡、学校、教室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是建设智慧校园。建成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学科教室、理化生实验室数字化改造和图书阅读环境智能化升级,有序推进学习终端应用。80%的学校形成智慧校园应用场景。

三是筑牢网络安全。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实现统一监测、精准处置。实施数据安全治理,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宣传,促进师生网络安全素养提升。

(六)完善政策机制保障

进一步完善数字教育研究院、教育大数据中心和教育数字化领航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发挥带动牵引作用,推出一批数据应用、智能应用的案例和场景。健全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激励引导机制,开展数字化赋能教研和人工智能教研,定期开展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为主题的优质课、教育课题等评选。

职业教育作为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服务产业升级的枢纽,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一极。数字教育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力量,必将成为青岛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我们将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先行先试、攻坚克难,全力抓好《青岛市职业教育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青岛市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向青岛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李延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双翼齐飞:青岛发布职业教育、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