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宁夏讯(红杉)10月24日上午11时16分,宁夏青铜峡灌区惠农渠畔,龙门桥进水闸闸门缓缓升起,黄河水如奔腾的骏马穿闸而入,沿着衬砌一新的渠道奔涌向前,溅起的水花折射出丰收的希望。标志着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2025年度第二批建设项目惠农渠改造工程正式通水,为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惠农渠注入了现代化生机。

作为全国六个特大型灌区之一,青铜峡灌区承载着宁夏近半数灌溉面积与粮食产量的重任,是“塞上江南”的生命线。此次宁工局公司承建的1标段工程,中标金额达5370.55万元,核心任务涵盖4.5公里惠农渠渠道砌护及龙门桥进水闸翻建,看似数字的背后,是对古渠功能的全新激活。
自9月18日开工以来,宁工局公司项目团队以“抢工期、保质量、提效率”为目标,精准抓住秋季渠道停水的黄金施工窗口,项目建设团队以“起步即冲刺”的干劲,通过“挂图作战+动态优化”的管理模式,将施工计划精确到日。采用“白+黑”轮班作业机制,投入挖掘机、泵车等大型设备30余台套,水泥罐车50多辆,施工人员400余人,高峰期达460多人。面对渠道地下水水位高、施工工期紧两大难题,项目部团队制定专项攻坚方案,通过优化分区分段施工流程、增配降水设备与施工机械,成功破解了地下水干扰的困局,为工程高效推进扫清了障碍。

在紧张施工的日子里,项目部的灯火常常彻夜长明。每日调度、实时反馈、现场巡查、晚间汇总、连夜制定解决方案——这已成为项目团队的工作常态。他们以科学管理化解交叉作业冲突,以周密预案应对雨天施工安全风险,在复杂条件下确保了工程按计划稳步推进。
在争分夺秒的施工进程中,项目建设团队始终秉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理念,将工程质量摆在首位。在材料管控上,从钢筋检测到混凝土坍落度监测,每一项指标都有详尽记录,如同为工程立下“质量承诺书”;在施工环节,技术人员全程旁站监督,小到砌护工艺的平整度,都严格对标“百年工程、精品工程”标准。每一方混凝土的浇筑,每一段渠道的砌护,都凝聚着他们对精品工程的执着追求,彰显着“建设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工程”的坚定信念。

“1标段的顺利通水,标志着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惠农渠灌域冬灌正式按下‘启动键’,更意味着这项惠及百万群众的民生工程迈出了关键一步。这项工程的建成,不仅有效消除了惠农渠渠道的安全隐患,更显著提升了灌溉效率和灌区灌溉保障能力,为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张瑞表示。
“要想来年收成好,农田冬水得灌饱”。这句流传百年的农谚,在今天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此次改造不仅消除了老旧渠道的安全隐患,更将输水效率推向新高,让黄河水以更优路径滋养灌区沃土,为区域粮食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可靠水动力。当黄河水沿着新渠奔向田野,流淌的不仅是灌溉的希望,更是宁工局建设者用责任与匠心书写的水利答卷,为千年古灌区的新生写下了生动注脚。

闸门初启,碧水长流。“下一步,我们将以安全为底线、质量为核心,做好通水巡护与闸门翻建收尾,让惠农渠这汪黄河水亘古永恒地滋养‘塞上江南’。”张瑞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