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阜城县全面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任务要求,创新推行以“三四五”工作法为载体的12项具体举措,以高质量教育培训培养造就高素质党员队伍。
打造“三级阵地”,让优质资源直达更便。该县坚持以“需求导向”锚定培训方向,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乡镇实践基地、村级微课堂”三级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其中,县委党校注重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立足党员教育培训需要,围绕理论政治、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实用技术等重点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采用“理论+实践”“线上+线下”“课堂+基地”等多种教学方式,因地制宜打造马本斋烈士陵园、纪庄红色旅游小镇、崔庙镇张家桥村冬桃种植实训基地、王集乡张家庄玫瑰辣椒种植基地、霞口镇刘仁村鸭梨种植培训基地等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形成“田间课堂”“园区学堂”“乡土讲堂”等实景教学格局,让党员入党校接受沉浸式教育。乡镇党委秉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推动党员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型,完善建立“五域七类”人才库,打造精准培育体系,以训前深调研为基础,动态优化分对象授课内容,确保培训贴合需求。今年以来,成功举办16场技能培训覆盖500余人次,择优推荐80余人参与省市级竞赛并斩获多项荣誉,党员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的履职本领不断提升。围绕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落地落实,遵循“手把手教面对面传”原则,因地制宜建立20余个现场教学点,精准打造村级“微课堂”,覆盖特色种养殖、农村电商、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实用技能培训。同时,注重用好“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阜城先锋”等学习平台,让优质好课直达基层末梢,通过多种形式将党员集中起来,推动“好课”资源让更多党员听得到、听得进,用得上,目前已覆盖1.7万余名党员。阜城县古城镇西马村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将村级“微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定期邀请优秀讲师到村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下基层宣讲,用群众喜闻乐见“大白话”为党员“充电蓄能”。

以主题党日形式强化党员教育培训
抓实“四类主体”,让覆盖范围延伸更广。在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和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普通党员、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干部、年老体弱党员”四类群体教育培训。聚焦“精简化”,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党章党规等核心学习内容,避免内容繁杂,将理论要点转化为“顺口溜”“漫画手册”等通俗形式,让普通党员听得懂、记得住。聚焦“岗位化”,立足机关、农村、社区、学校、“两企三新”等领域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特点,分级分类开展政治理论、党务技能、基层治理、能力素质提升教育,全面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和本领。聚焦“实战化”,严格落实《阜城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相关要求,以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重点,提升党员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聚焦“轻量化”,注重优化学习方式,坚持“学习+服务”结合、“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开展送学上门、结对帮学、情感关怀系列活动,确保学了能懂、懂了能用。今年以来,全县党员参加各类培训累计达32学时以上,基层党组织书记参加各类培训累计达56学时以上,全部完成《规划》任务要求。

建设乡镇小图书馆为党员干部充电赋能
盘活“五种途径”,让学习内容入脑更深。该县充分用好“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线上学习、线下示范、域外交流”五种推进途径,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抓实经常教育,坚持“每月一主题”印发关于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知,将“第一议题”学习列为规定动作,组织各领域党组织结合“三会一课”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常态化落实党员教育培训任务。抓实网上学习,用好共产党员网、河北干部网络学院、阜城先锋等网上学习资源,同时用好《归巢》《只为一颗好桃》等本地党员教育视频教材,利用“碎片时间”开课,解决“工学矛盾”,实现党员“随时学、随地学”。抓实示范培训,在参加省市示范培训基础上,县级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兜底培训,对全县驻村干部开展全覆盖轮训,精心举办基层党员代表培训班,各党(工)委结合实际举办系列业务培训班,用好“身边的榜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王志杰、“千名好支书”马滨、发展布鞋产业的研究生村官温继伟、深耕农业产业殷三强等一大批可学可比可参照的“活教材”纷纷现身说法,掀起“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热潮。抓实域外交流,坚持“请进来 走出去”深化域外学习交流,对接域外优质资源,组织乡镇组织委员、党建办主任、部分先锋村党组织书记赴山东潍坊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进一步增强农村党组织书记素质能力。依托“阜城发展大讲堂”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授课,先后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舆情处置、AI赋能乡村振兴等主题授课8场次,涵盖党员干部5600余人次,助力党员干部拓宽视野。(通讯员 杨书国 沈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