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80年前中国人民以14年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如今,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但是抗战精神历久弥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感悟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赓续伟大抗战精神,以忠诚之姿、实干之姿、爱民之姿,在民族复兴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
挺膺“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之姿,一心向党。对党忠诚,是抗战时期无数先辈用生命践行的誓言。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璇战斗后壮烈牺牲,当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柳絮;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临危不惧,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悬崖。先烈以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诠释了对党绝对忠诚。在新时代,对党忠诚同样是我们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当科技封锁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更需发扬“大刀对机枪”的意志优势,将忠诚转化为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战略定力;当多元思潮冲击价值共识,我们尤需警惕将忠诚庸俗化为口号表态,而应像百团大战中“为民族解放而战”的政治自觉那样,把“两个维护”转化为解决民生痛点的行动哲学,让信仰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获得现实确证。
挺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实干之姿,担当作为。抗战时期,面对强敌入侵,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担当起保家卫国的使命。无论是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还是台儿庄战役里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惨烈巷战,都彰显了中国军人的担当精神。他们不惧强敌、不怕牺牲,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抛头颅、洒热血。正是这种担当精神,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新时代有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党员干部要带头担当作为,在化解民生难题、推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敢于啃“硬骨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新征程上让奋斗之火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
挺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之姿,为民服务。抗战时期,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抗战中,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这种军民鱼水情,正是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体现。在新时代,党员干部更要牢记为民宗旨,不忘初心。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关注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凝聚起人民磅礴的力量,共同推动国家事业不断前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赓续伟大抗战精神,以对党忠诚铸魂、勇于担当砺志、不忘初心聚力,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答卷。(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党委 李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