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评论观点

党员干部应带头抵制“舌尖”上的形式主义

浏览:75170 次 发布时间:2025-07-28 08:40

觥筹交错间,珍馐满桌时,一种以公务之名行奢靡之实的“舌尖上的形式主义”正悄然滋生。这不仅是对公共财富的巨大浪费,更是对党风政风的严重腐蚀,如毒藤般悄然缠绕着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厨有腐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非盛世之景,恰是舌尖浪费、民心背离的警世危言!党员干部当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率先垂范,坚决向此歪风邪气亮剑。

“舌尖上的形式主义”危害深重,动摇根基。它鲸吞公共财富,虚耗民脂民膏。以公务接待、检查考核为名,行超标宴请、铺张浪费之实,每一场奢华宴席,挥霍的都是宝贵的财政资金,挤占的是本可用于民生改善的真金白银;它滋生腐败温床,污染政治生态。推杯换盏之间,原则易失守,规矩常模糊,公权力极易在酒酣耳热中被“围猎”、被寻租,成为利益输送的暗道;它严重脱离群众,撕裂干群关系。当群众为生活精打细算,却目睹干部餐桌上动辄数千元的“工作餐”,其失望与愤懑可想而知。“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古人尚知节俭惜福,奢靡的“舌尖”形式主义,实则是挥霍民心、自毁长城之举。

究其根源,此风何以屡禁难止?监管的“利剑”未能时刻高悬是重要外因。一些地方对公务接待标准执行不严,监督检查流于形式,问责高举轻放,使得违规者心存侥幸。更深层次在于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总开关”松动,宗旨意识淡薄,将公款吃喝视为“小节”“惯例”,甚至错误地当作“沟通感情”“彰显地位”“推动工作”的“润滑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古训早已道破享乐主义的巨大惯性。当艰苦奋斗的精神被抛诸脑后,当特权思想悄然滋生,舌尖上的“虚火”便有了蔓延的土壤。

祛除这一顽瘴痼疾,非一日之功,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滴水穿石的韧劲,标本兼治。

一要久久为功固根本,莫使清风变“阵风”。抵制“舌尖”形式主义,绝非权宜之计,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将其融入日常修为与政治自觉。要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党员干部须如“愚公”般日日自省、时时惕厉,将“过紧日子”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每一次公务用餐中体现节约,在每一次私人宴请中保持清醒。唯有将节俭意识固化为行为习惯,融入制度性安排,方能防止“雨过地皮湿”,避免整治沦为“一阵风”,真正筑起防微杜渐的坚固堤坝。

二要执纪监督悬明镜,利剑生威慑贪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纪律的威严在于刚性。必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让制度的“高压线”真正通上“电”。要细化完善公务接待、商务宴请等标准规定,使其更具可操作性。纪检监察机关要擦亮监督“探头”,畅通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渠道,善用大数据比对筛查等科技手段,让每一次违规吃喝都无所遁形。对顶风违纪者,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强大震慑。古人云:“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唯有让纪律如“明镜”高悬、利剑常擎,方能令行禁止,使觥筹交错中的侥幸之心彻底熄灭。

三要谈心谈话勤浇灌,苗头未起早遏萌。作风建设重在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强化谈心谈话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将问题扼杀于摇篮的良方。当发现干部在公务活动中追求排场、超标准接待的倾向,或听闻其参与不当宴请的苗头性信息,党组织负责人必须及时、主动介入。谈话要“红脸出汗”,直指问题核心,剖析思想根源,阐明纪律要求,体现组织的严管厚爱。“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种“治未病”式的提醒、警示与教育,如同春风化雨,能有效唤醒干部的纪律意识与敬畏之心,防止小错酿成大祸,在挽救干部的同时,守护组织的肌体健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党员干部在“舌尖”上的选择,是检验党性原则的试金石。唯有以戒奢以俭的清醒自觉涵养初心,以久久为功的定力韧劲砥砺作风,以执纪如山的雷霆手段震慑歪风,以润物无声的关怀引导防患未然,方能彻底涤荡“舌尖”形式主义的阴霾,让务实清廉之风吹遍每个角落。

当粗茶淡饭滋养出为民情怀,当勤俭节约蔚然成风,党员干部方能真正赢得民心所向,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此乃我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深厚根基,亦是时代赋予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庄严使命。

(中共扶余市委组织部 张人苓 尚喜春)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党员干部应带头抵制“舌尖”上的形式主义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