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评论观点

负重之处见真章

浏览:76942 次 发布时间:2025-08-15 16:31

下乡途中偶遇的一幕,至今清晰如昨:一位老奶奶弓着身子,吃力地推动着厚重的石磨。金黄的豌豆粉从磨盘间缓缓渗出,散发着质朴的香气。当被问及为何不用轻便的磨具省力,老人一句“重磨出好面”,道破了寻常劳作中的深刻哲理——压力之下出精品,负重前行方成长。

石磨之“重”,是物理的压力,更是成就品质的关键。“好推的轻磨磨不出好面”,这恰似人生与事业的隐喻,那些我们避之不及的“重压”,那些令人望而却步的“重担”,恰恰是打磨能力、沉淀心性的“重器”。若一味“挑轻担”“走捷径”,规避挑战与压力,看似轻松,实则永远停留在“粗粉”的层次,难成“精品”。

对党员干部而言,“重磨”哲学更具现实意义。岗位是“磨盘”,责任是“压力”,群众的期盼则是衡量“面粉”成色的标尺。若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绕道走”,遭遇复杂棘手问题“踢皮球”,将“重担”推给他人,“轻活”留给自己,看似“聪明”,实则是亵渎职责、辜负信任。如同无力的石磨磨不出好面,不愿担当的干部也干不出实绩。那些在乡村振兴一线踏破鞋子的身影,在疫情防控前沿彻夜不眠的坚守,在改革攻坚路上敢闯敢试的勇气,正是“重磨”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扛住压力,用“真抓实干”的劲头研磨事业,最终交出令群众满意的“好面”。这种担当精神,对于肩负使命者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脊梁。

反观现实,不乏有人将“轻磨”视为“智慧”,工作中挑肥拣瘦,待遇上斤斤计较,遇压则“躺平”,逢难便“摆烂”。他们或许能暂时避开“费力”之苦,却永远错失了“出好面”的机遇。正如老石磨不会因偷懒而自动出粉,人生的“好面”也绝不会在安逸中自然生成。压力如同磨盘的重量,越是抗拒,越难前进;唯有主动承接、奋力推动,才能在研磨中锤炼能力,收获愈发出色的成果。

“重磨出好面”,是老奶奶用岁月沉淀的生活智慧,更是写给每一位追梦者的箴言。唯有勇于扛起千斤担,方能锤炼出灵魂的韧性。无论干事创业亦或是个人成长,唯有不惧其“重”、勇于担“重”,在压力中淬炼本领,在实干中沉淀价值,方能磨砺出属于自己的“精细好面”,不负时代,不负此生。(弥渡县红十字会  李亮花)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负重之处见真章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