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浙江开始整治PPT”的消息引起全网热烈讨论。从小小的一块屏幕开始,这一看似细微的举措,精准戳中形式主义的痛点,也启示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形式主义、落实基层减负,需要从具体事情抓起,于细微处见真章。
当前,整治形式主义虽成效显著,但“隐形变异”问题依未根绝。有的地方精文简会沦为“文字游戏”,文件数量看似减少,却以“工作提示”“情况通报”等形式改头换面,内容空洞笼统;会议被拆解成各类名头“分会”,用旧瓶装新酒,看似形式多样,实则让基层干部在会场疲于奔命。有的部门借调研之名行督导之实,预设路线、提前彩排,调研现场成了“精心布置的舞台”,群众诉求被抛在脑后。还有的地方热衷“加班文化”,无论工作有无必要,都要求干部“挑灯夜战”,看似勤勉,实则做无效内卷的表明文章。这些现象看似“无伤大雅”,实则如“慢性毒药”,侵蚀着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
为何形式主义容易花样翻新,难以根除?在于思想根基不牢。部分党员干部学习只是应付场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满足于“学过”而非“学透”,工作中缺乏正确思想指引,只能靠“花架子”装点门面。在于工作方法僵化。一些干部习惯了“上传下达”的工作模式,缺乏创新思维和主动作为意识,面对复杂棘手问题,只会机械套用上级要求,搞“一刀切”,难以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更在于政绩观出现偏差。个别领导干部过于看重个人政绩,为了在短期内出“成绩”,不惜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以博取上级关注,全然不顾群众利益和实际效果。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整治形式主义,必须往深里走、往细里抓、往实里做,从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入手。要加强理论学习,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常态化保持学习的良好习惯,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其中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学会灵活运用,多下基层调研、多向群众取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正如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关起门来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掌握真实情况,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同时,要善于举一反三,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和“症结”所在,从而有力根治形式主义的各种表现。还要严格落实要求,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各项规定,既要不折不扣执行,又要根据新情况动态优化,绝不能表面应付、阳奉阴违。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整治形式主义是场持久战,更是攻坚战。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警醒,从自身做起,从具体事做起,坚决向形式主义说“不”,让真抓实干成为工作常态,以实际行动答好为民服务的考卷。(邱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