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这一理念同样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五个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关键抓手,绝非孤立零散的任务,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唯有从整体上谋划、从全局上部署、从机制上联动,才能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力的全面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以前瞻性思考锚定方向,筑牢标准化建设思想根基
系统观念的首要要求是立足长远、把握大势,为“五个好”党支部建设明确战略方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认识上形成共识,才能在实践中形成合力。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对“五个好”标准理解片面、建设方向模糊等问题,根源在于缺乏前瞻性的理论武装和政治引领。
将政治建设与理论武装深度融合,构建常态化学习教育体系。依托基层党建学院、红色教育基地等平台,分批次开展党员干部轮训,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四史”学习教育与“五个好”标准解读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把握标准背后的政治内涵与实践要求。借鉴先进经验,通过跨区域交流、实景教学等方式,增强党员干部对党支部建设时代意义的认知,提升主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建立动态研判机制,精准识别建设中的苗头性问题。针对党员结构变化、新兴领域拓展等新情况,定期开展党建工作形势分析,预判薄弱环节。如对流动党员管理、新业态党建覆盖等难点,提前制定应对方案,避免“亡羊补牢”式的被动整改。通过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预判相结合,确保“五个好”党支部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从源头上筑牢标准化规范化的思想根基。
以全局性谋划整合资源,构建全域覆盖的建设格局
系统观念强调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思维。“五个好”党支部建设需打破地域、领域界限,实现资源要素的全域优化配置,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格局。
在空间布局上,要推动党建资源与区域发展战略深度融合。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地域文化,构建特色鲜明的党建示范带和功能区。例如,在乡村振兴重点区域打造“产业振兴带”,在城市社区构建“服务示范区”,使党支部建设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时,加大对边远地区、经济薄弱地区的倾斜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人才下沉等方式,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避免“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失衡局面。
在领域覆盖上,要实现各行业党组织建设的分类突破。针对农村、社区、“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特点,制定差异化建设标准:农村党支部突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社区党支部聚焦基层治理创新,企业党支部强化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特别要加强新兴业态党建工作,在快递物流、互联网企业等领域探索“行业联动建支部”模式,消除覆盖盲区。通过全域规划与分类施策相结合,让“五个好”标准在各领域落地生根。
以战略性布局激活效能,健全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
系统的生命力在于高效运转,“五个好”党支部建设需通过机制创新打破壁垒,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要将机制建设作为“牛鼻子”工程,打通责任落实、资源整合、服务群众的关键环节。
构建闭环式责任体系是核心。建立“党委抓总、支部主责、党员尽责”的责任链条,推行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与履职承诺书制度,将“五个好”建设指标细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任务。通过“书记项目”“擂台赛”等载体,压实县乡党委主体责任,倒逼党支部书记种好“责任田”。同时,完善考核结果运用机制,将考评成绩与评优选先、干部任免直接挂钩,形成“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是支撑。推行“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制度,以社区党组织为纽带,推动驻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契约化”共建。可以通过商约、签约、履约、评约的闭环管理,实现党建资源与民生需求的精准对接。在农村推广“五位一体”组织体系,整合党组织、村委会、合作社等力量,形成乡村治理合力。通过打破条块分割,让党建资源从“分散式”变为“集成式”,为“五个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优化服务群众机制是落脚点。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服务圈”,推行“一窗办、掌上办、领代办”等便民模式。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组织党员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将服务融入日常、做在经常,使党支部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以服务效能检验标准化建设成效。
以整体性推进提质增效,强化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系统观念要求统筹当前与长远,“五个好”党支部建设既要抓具体落实,更要建长效保障,确保建设成果持续巩固、迭代升级。
加强队伍建设是基础工程。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标准,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实施党务干部“青蓝工程”,吸纳优秀年轻干部充实队伍。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通过集中轮训、实践观摩、线上学习等方式,提升党务工作者专业能力。同时,完善激励关怀机制,落实村干部待遇保障,拓宽晋升渠道,解决“干好没盼头”的后顾之忧,激发队伍干事活力。
推进信息化赋能是时代要求。依托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党支部活动在线管理、党员教育远程覆盖、服务群众一键响应。如开发智慧党建系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全流程纪实,提升党建管理精准度。开发党员教育APP、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推送学习资源、晾晒工作成效,让“指尖上的党建”成为标准化建设的助推器。同时,加强党员信息化技能培训,避免“数字鸿沟”影响整体效能。
深化品牌创建是重要路径。按照“有名称、有内涵、有载体、有实效”标准,打造一批立得住、推得开的“五个好”示范党支部。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将品牌创建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如旅游地区打造“红色驿站”,民族地区突出“团结先锋”,使“五个好”标准呈现多样化实践形态,增强基层党建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五个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破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从“标准达标”到“作用彰显”的跃升。要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群众为宗旨,通过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让每个党支部都成为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让每名党员都成为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基层根基。
课题《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标识性概念的建构与特征研究(25QYJ01)》。
(张涛 苏成 郭尚辑,新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