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溯80年前,中国人民以14年浴血奋战的不屈抗争,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筑牢了东方防线。在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9・3”阅兵作为纪念活动的核心组成,承载着特殊的时代使命——它是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迈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向建军百年目标奋进的崭新亮相,是伟大抗战精神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传承的生动载体,更是中国坚守正确二战史观、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宣示。
这场阅兵以“铭记抗战历史”为核心主线,将历史记忆与精神传承融入每一处细节设计。参阅部队的组建极具深意,大多从拥有抗战部队血脉的单位中抽组,涵盖了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当年的抗战主力,每一支队伍的步伐,都在复刻着人民军队当年艰苦卓绝的抗争历程,让红色基因在队列中代代延续。同时,阅兵现场遴选展示的抗战时期功勋荣誉旗帜,每一面都镌刻着当年的辉煌战绩,既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也是对“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优良传统的接续传承。更令人动容的是,“14”“80”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被巧妙融入设计——“14”代表着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80”则是胜利荣光的时间见证,这些数字如同历史的坐标,时刻提醒着世人:和平来之不易,历史必须铭记。透过这场阅兵,世界更清晰地看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关键地位,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更看到中国始终以负责任大国姿态,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的担当。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这一真理在抗战历史与新时代强军实践的对比中愈发鲜明。回望抗战时期,我国军事实力薄弱,武器装备多是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正是凭借“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顽强斗志与革命智慧,中国军人在劣势条件下创造了无数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强军思想的指引下,人民军队迎来了整体性革命性重塑——体制机制更顺畅、力量结构更优化、战略格局更完善、精神面貌更昂扬,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越走越宽广。此次阅兵的编排设计,正是新时代强军成果的集中展示:军事力量结构更趋完善,新域新质力量比重显著上升,武装力量体系愈发完备。每一件亮相的装备、每一个受阅的方阵,都在传递着人民军队坚决听党指挥的政治自觉,展现着政治建军的新风貌、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备战打仗的新成效,更彰显着中国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守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与强大实力。
这场阅兵不仅是一次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堂深入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再过几日,十里长街之上,必将呈现出步履铿锵、铁甲生辉、银鹰翱翔的壮观景象。我们坚信,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书记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受阅官兵定能以最饱满的状态,向全国人民、向世界奉献一场兼具抗战精神、时代特色与大国气派的阅兵盛典。当受阅队伍踏过长安街,当先进装备驶过广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更深刻地读懂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更紧密地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这场阅兵将化作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昂扬的斗志,向着“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冲锋,向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迈进,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让强军复兴的号角在中华大地久久回荡。(云南建水县委组织部 余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