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月圆人安,这本应是传承民俗、寄托思念、共享团圆的时节,然而个别党员干部却将月饼等节礼异化为拉关系的“敲门砖”,上演“以月饼为媒”的腐败戏码,这种行为既玷污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更触碰了纪律红线,必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
“以月饼为媒”的不良现象背后,潜藏着三重思想“病灶”。一是“人情世故”的认知错位,部分干部错把“人情”当“交情”,将正常的节日往来异化为权力寻租的机会,混淆公权与私谊的界限。二是“小节无害”的麻痹心理,轻视微腐败的累积风险,一些干部抱着“月饼价值不高不算违纪”的心态,认为中秋收月饼是小事,殊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三是“利益输送”的腐败企图,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月饼礼盒夹带购物卡、贵重礼品甚至现金等,让传统节令食品沦为“利益输送”的隐蔽载体。
遏制“以月饼为媒”的变味之风,需要多管齐下筑牢防腐堤坝。党员干部首先要拧紧思想阀门,树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底线意识,对任何可能影响公正履职的馈赠坚决说“不”。组织监督需织密制度网络,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在节前开展廉政警示教育,通过剖析“月饼腐败”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纪检监察机关应紧盯关键环节,即查商超节礼销售记录、查企业定制订单流向、查单位财务报销凭证,让“变味月饼”无处遁形。此外,社会共识培育同样关键,应倡导“清廉过节”新风尚,鼓励党员干部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以真情实感传递温暖,让中秋佳节挣脱物质枷锁,回归“月圆情浓、礼轻意重”的文化本真。(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委组织部 高榕)